《多彩贵州风》剧照
从文化资源的发现到挖掘,从舞台节目的构思到打造,从艺术产品的首演到推广,每个细节中,无不包含贵州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而由自信生发开来的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时代更彰显出后发赶超的一种发展气势。
文化自觉引发空前的舞台艺术创作激情。近年来,我省多个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大山,在多个高端平台上展示,引出一个个热门话题。2016年的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实际上是一次对我省优秀舞台剧目的梳理和检验,一些经过提升的作品,演出时再次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建设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贵州人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张扬,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作为文旅融合的产物,诸多大型演出所产生的聚合效应和辐射效应,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看到了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后的耀眼光芒。如今的贵州大地,正在酝酿更多的文旅融合模式之下的演艺节目,真正体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价值内在。
本报记者 陆青剑
深冬的北京寒意阵阵,地处北京横轴线上的保利剧院,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联合打造的歌舞诗剧《守望》,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拉开大幕,又在人们的如潮掌声中合上帷幕。观众的心绪在一拉一合之间,被牵引,被激荡,被震撼。
对于北京观众而言,贵州的舞台文艺节目并不陌生。近年来,贵州常有文艺节目在首都舞台精彩亮相,贵州形象在人们的日常念及中日渐清晰,并成为一种引力诱惑着人们。对于贵州而言,赴京演出其实只是“贵州文化出山”的一个案例,上海、杭州、深圳、武汉等国内大城市,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贵州文艺团队展示文化魅力的大舞台。
从文化资源的发现到挖掘,从舞台节目的构思到打造,从艺术产品的首演到推广,每个细节中,无不包含贵州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而由自信生发开来的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时代更彰显出后发赶超的一种发展气势。
文化自信:
贵州风情的诗意彰显
歌舞诗剧《守望》是继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和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之后,黔东南州推出的又一民族艺术精品。该剧以黔东南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传统村寨为背景,以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以村寨中的寨老、非遗传承人、侗族青年、苗族少女等真实人物为主线,用人物说故事,用音乐、歌舞、工艺、民俗传递情感,表述内容,唤醒人们对美丽乡愁的记忆。
编导的意图,不仅仅在于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来讲故事,还在于引发一种思辨:当下的贵州,如何做到文化出山?贵州人如何做到文化自信?贵州的形象如何在展示中得到更多人们的认知?
这种下意识的内心诘问,成为贵州人在发掘并整合自身文化资源,进行形象再塑造时的一个自动选项。此前的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和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实际上就是一种尝试,有心人会从中发现贵州人的文化自信已非昔日景象,“走出去与世界对话的念头和欲望非常强烈”。
只有地域的才是独特的,而独特性往往包含许多深意,比如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比如文化价值的取向,比如文化氛围的点滴营造等等。这一点在1月17日首演的原创舞剧《蝴蝶妈妈》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该剧由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雷山多彩文化旅游演艺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是2016年我省的文艺创作重点剧目,它突破以往民族题材惯用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从古老的传说中获得创作灵感,用现代艺术手段诠释生命的意义,“唯我所有,唯我所展”的创作意图十分鲜明。
黔东南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意识非常强烈,几年前推出的大型综合舞台秀《银·秀》,以“银”文化为主线,将黔东南独有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原生态文化内容贯穿其中,展现黔东南最绚丽的银饰文化,让苗家人自古以来引以为荣的银饰理念在艺术上得到很好的贯彻。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早些时候推出的大型歌舞诗《远古走来的贵族》,也折射出这种文化上的自觉意识。编导在表演上极力推崇水族文化,剧场版的真马奔驰和鸟枪鸣放,让该剧产生极大的体验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担任三都水族自治县县长、现任黔南州政协副主席的张加春动情地说,作为一个水族的舞台文艺盛典,《远古走来的贵族》将原生态歌舞、水书、祭祖仪式、传统节日等水族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阐发一个迁徙民族的源远流长,“节目告诉人们,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生活得怎样?”
同样,凸显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大型音乐舞蹈诗《索玛花开》,是一部生动感人的舞台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毕节市彝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多次修改,目前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彝族古戏“撮泰吉”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改编后的舞台剧《撮泰吉》,是当代人对彝族原生态文化的回望和诠释。该剧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安平说,新版《撮泰吉》由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精心编排、加工和打造,在不破坏原始戏剧韵味的基础上,故事情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戏剧张力,还加入舞蹈元素,使“撮泰吉”的人类学、民族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地方文化史学的深刻蕴意得到呈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黔西南州几年前推出的布依族大型情景音画《利悠利》,以布依人家繁衍、生息、婚俗、传承为主线,展现布依人家山风水声的悠悠恋歌,古朴真挚的婚恋习俗,依山傍水的土风神韵,委婉悠扬的神曲古风,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布依人家,感受古朴浓郁的风情。其充满布依族风味的剧情和场景,牢牢地吸引住人们的神经,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如诗如画的布依山寨之中。
文化自觉引发空前的舞台艺术创作激情。近年来,我省多个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大山,在多个高端平台上展示,引出一个个热门话题。2016年的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实际上是一次对我省优秀舞台剧目的梳理和检验,一些经过提升的作品,演出时再次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贵州人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弘扬,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文化扩展:
全域旅游的市场表达
2016年是主持人曹景鹏最忙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大型歌舞诗《多彩贵州风》很多时候每天均有两场演出。连续主持两场,曹景鹏感到“既疲惫又兴奋”,疲惫的是他连轴转,兴奋的是观众场场爆满。“这是《多彩贵州风》演出最开心的时期。”
历经10年的《多彩贵州风》,至今已成为我省舞台艺术的一面旗帜,也是我省文旅结合的一个标杆。
全域旅游的兴起,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惊人效果。由此,我省舞台艺术创作呈现出另一番缤纷的景象。这个“另一番”的主题是“文化旅游”。在“旅游 ”的选项上,人们更多地把文化作为首选,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多个地方在打“文化旅游”这张牌时,舞台艺术产品总成为推介、推广、推动的“助力器”,发挥的作用有时令人无法想象。
具有良好禀赋的安顺市,在“以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理念之下,2016年与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复制《多彩贵州风》的成功运作模式,倾力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大明屯堡》。《大明屯堡》既是安顺在文旅融合上的大胆探索,也是采取国有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共同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演艺剧目的尝试,更是首批获得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股权投资的演艺项目。
《大明屯堡》具有多重功能,既为安顺屯堡文化的传承、传播、推广提供演艺载体,又形象地呈现出屯堡文化所跨越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安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调整全域旅游产品的文景结构比,用当地媒体的说法,“它对补强短板、提升安顺旅游产品质量和规格,助推安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比《多彩贵州风》稍后推出的文旅文艺节目,是荔波县的原生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荔波荡漾》。该节目最初由东方歌舞团和黔城佳瑞演艺中心联袂打造,是贵州省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台天天演出的常规节目,东家也换成了荔波县旅游公司。游客蜂拥时节,位于樟江河里的露天演艺中心剧场场场爆满,极具风情的布依族、水族、瑶族节目,让无数观众乐在其中。
当初《银·秀》的推出动机,就锁定“旅游市场”这个目标。自2012年11月19日首演至今,《银·秀》已驻场演出300多场,30多万人观看了表演。极强的可视性,让《银·秀》成为一块闪亮的吸金石。今年3月将在雷山大剧院进行常态化演出的《蝴蝶妈妈》,也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效果如何,还需市场的检验。
《遵义传奇》是遵义演艺集团、贵州兴恒远国际旅游开发公司和韩国文化公司,于2016年共同打造的大型3D舞台秀。整个舞台剧运用最新的舞台多维成像技术,烘托遵义神秘而传奇的色彩。舞台剧中间还穿插着富有遵义特色的红色文化、仡佬文化以及遵义杂技团的精彩表演。
遵义是我省的旅游大市,直接与旅游市场对接的《遵义传奇》,紧扣遵义地域特色,侏罗纪、茅台酒、李白流放夜郎、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仡佬民族文化、红军长征等元素,均在节目中得到呈现,真正的“遵义味道”。节目编排紧凑,表现生动,既有柔美之情,也有激越场景。省文化厅厅长徐静观看节目后说:“《传奇遵义》对接国际视野,创意新颖,表演精湛,尤其是现代声、光、电舞美技术的巧妙运用,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饕餮视觉盛宴,打造出了一台符合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此外还有由中国著名舞台剧导演靳苗苗执导、一级作家李钢音编剧、著名音乐家洛一作曲演唱的大型酒文化影像歌舞诗《天香》,也在遵义茅台镇拉开大幕。该剧精彩生动地再现了赤水河神秘的生态文化、茅台镇传承千年的酿酒工艺,为观众送去畅快淋漓的酿酒文化盛宴,是第一部反映中国酿酒文化的艺术精品。倾力打造旅游文化名镇背景之下的仁怀市,也选择《天香》这样的大型剧目,以塑造成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利器。
作为文旅融合的产物,诸多大型演出所产生的聚合效应和辐射效应,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看到了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后的耀眼光芒。如今的贵州大地,正在酝酿更多的文旅融合模式之下的演艺节目,真正体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价值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