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营根村一块10亩左右的绿橙园地,只见黄国强手拿着剪刀一边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边给绿橙树修剪。和大多数脱贫户一样,黄国强任劳任怨,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做,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困难都会坚持。
家庭生活拮据因学致贫
“除了年老多病的父母,家里还要供三个儿女读书,这些开销加起来实在太大,如果不是这样,我家也不会被评为贫困户的,谁都希望自食其力。”提及自己被纳入贫困户的情形,黄国强的脸上显得有些难为情。
王国强和妻子王雪梅于1993年结婚,育有1个女儿和2个儿子。由于家里距离县城不算太远,夫妻俩除了种植长期经济作物橡胶、槟榔等之外,农闲时还经常挑着水果、蔬菜及鸡鸭鹅去县城菜市场摆摊,挣些零钱补贴家用。
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能勉勉强强过着。直到2013年,王国强的大女儿考上大学,两个儿子也陆续上学,一笔笔费用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次年,黄国强家因学致贫,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国强还记得,那时候一家5口人住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低矮破旧简易瓦房里。“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每逢台风暴雨天,王国强一家人就成了镇上转移保障的重点对象。
“现在可不一样了,他们一家人在政府的帮扶下,早已入住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里。”营根镇政府驻点帮扶干部王素连笑言,自从2016年王国强一家人乔迁新居后,遇上刮风下雨天,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再也不用为他们提心吊胆。
脱贫政策助力走上致富路
“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驻村帮扶干部的精准帮扶,几年来,我家享受了贫困户、医疗救助、灾民补助等扶贫项目,政府不仅雪中送炭,解决我一家经济负担过重的燃眉之急,还帮扶了6万元危房改造款,让我住上了新房子。”提及这几年政府对他的帮扶,黄国强满是感激。
一方面是政府脱贫政策的帮扶,另一方面黄国强一家不等不靠,一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斗着。
近年来,黄国强在派驻帮扶单位团县委和营根镇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勤劳努力,通过脱贫电视夜校,学习种养技术,主动加入琼中营根雅和养鸡合作社发展养鸡产业,年终人均获分红600元。
为了多渠道发展产业,促进经济增收,黄国强还在县渔业局和镇政府的扶持下,修建了6亩鱼塘用来发展养鱼产业,如今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
“现在有500株橡胶可以开割,月均收入2500元。槟榔有300株已经挂果,年收入1万元左右。”细细算了一笔产业发展账,黄国强笑言如今全家人年均收入已达15000元左右。
自己富了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在政府鼓励外出务工的情况下,2016年后黄国强的妻子王雪梅外出务工,月收入3000元。资金慢慢充足后,黄国强如今在自家的10亩基地种上300株绿橙,又摸索着发展另一产业。
“他现在不仅在家育槟榔苗出售给周边的群众,而且还把培训学来的技术主动传授给村民,鼓励大伙儿一起发展生产。”在营根镇营根村委会党支部委员、副主任王圣成看来,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如今黄国强已经加入致富带头人的角色。
“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只是扶持我们一时,以后的路还要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黄国强说,落下的汗水也会化成一串串珍珠。现在他家收入好了,不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是他最大的心愿。
“每个人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挣钱致富!”说到现在的状况,黄国强感觉很幸福。虽然脱了贫,但在“脱贫不脱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黄国强家仍然享受着特色种养补贴、种养殖合作社分红、在校子女教育资助、代缴新农合参保费等扶贫政策。
“通过自己的劳动,我脱贫更有底气。有了扶贫政策托底和扶贫工作者的关心,我脱贫更安心。”黄国强笑言,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黄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