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营根镇百花村实施整村推进移民项目,村民们都住进了安置房。袁才朱德权摄
完成危房改造后的琼中营根镇猫尾村,村貌焕然一新。袁才朱德权摄
琼中和平镇堑对村背靠青山,三面环水,村舍排列有序,远处青峰绵延,宛如桃源仙境一般。堑对村原来是一个贫困黎村,近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袁才秦海灵摄
琼中红毛镇牙模村休闲乡村游越来越受欢迎。袁才朱德权摄
琼中吊罗山乡响土村在帮扶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大力发展槟榔、橡胶、益智和种桑养蚕等产业奔富路。袁才朱德权林学健摄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盼得兴旺,记得住乡愁……这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更是坚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乡村振兴,意味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还包括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文明的振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坚持扶贫与乡村振兴牵好手,筑牢根基。
近年来,琼中坚持以脱贫攻坚为导向,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展示黎族苗族传统文化风貌为核心,结合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等,整体谋划、整村推进、整合资源,体现“农民生活富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整体效益;坚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力争做好“三农”工作,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际作出重要决策,为琼中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借山村之美创建富美乡村,让百姓富兴
怎样让农民钱袋更充实?让村庄成为游客休闲场所?让农业成为村民致富的幸福路?琼中放眼全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格局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能住上新房子,村庄变美,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干部们。”琼中红毛镇金屏村村民王业武感慨道,以前住的是破旧的瓦房,一到刮风下雨就害怕,现在好了,路、电、水都齐全了,村民们也都住进了新房,脱贫以后的日子将会越过越舒心。
一排排整齐的平顶楼房映入眼帘,门前屋后鲜花绿植充满生机。如今营根镇百花一村、二村乘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快车”。今年2月,村民们在独具黎族风味的新房过上了第一个春节,琼中在勾勒出民族特色村寨的“富美蓝图”,为琼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之路铺垫了基石。
放眼观望琼中各黎村苗寨,许多像百花一村、二村一样的村庄,借着山村之美也在发生着美丽蜕变。去年琼中将110个村庄细分为一、二类村庄、旅游村寨、巩固提升村等建设目标,包含民居、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等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等形态打造。这110个富美乡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村民们也喜笑颜开地迎接着美好新生活的到来。
琼中作为典型山区农业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想振兴乡村,就要依托全省交通枢纽中心、最优生态环境、原生态黎苗风情、系列优惠政策,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持续深入开展“富美乡村”建设,打造文明和谐、生态宜居、文化浓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从面貌上改善农村环境,更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琼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累计投入6亿元在自然村全面推进富美乡村建设,28个乡村获评“星级”美丽乡村,红毛镇什寒村、什运乡番道村、和平镇新民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农村改厕经验交流等现场会在琼中召开。建设富美乡村示范点179个。
琼中用富美“底色”一笔笔精心描绘村寨“特色”,开启了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
注入文明力量,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村庄环境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村里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营根镇猫尾村村民王儒锋说,路越来越好走了,村庄越来越漂亮,房子越来越亮堂,百姓口袋越来越鼓囊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走进猫尾村,随处可见有着黎族风格的民居,可感受到浓郁的黎族风情。随着琼中精神文明创建的推进,如今,村庄到处绿意盎然,草木葱茏,一幢幢崭新的新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村庄的排水沟、休闲健身场所、休闲凉亭等地进行绿化改造后,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新农村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富足。
琼中为提升猫尾村村民生活品质,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现全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乡风评议,规劝和制止陈规陋习,以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引导农民群众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打造“绿富美”。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重视看得见的因素,也要重视看不见的因素,通过移风易俗、净化风气,解决“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等问题,使得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回归到合理水平,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年来,琼中通过创建文明新理念,以实现“五美”为目标,脱贫攻坚为主线,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富民、特色居家乡村、文明乡风建设和社会创新治理四大工程,成功创建文明生态村544个,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其中什寒村、番道村、新民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大边村、堑对村等10个村庄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琼中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铸魂工程上下功夫,为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宣传栏、文化墙、制作村规民约以及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等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弘扬,通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新村文化墙,美化了村容村貌,潜移默化地教育了群众,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如今,文明创建的力量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百姓生活,“道德扶贫”之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竞相绽放。步入琼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牌匾、争当脱贫之星等评比活动,这些让村民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身边事,助推着农民群众精神脱贫,呈现村容整洁环境美、安居乐业生活美、移风易俗民风美的新景象。
推进乡村振兴队伍建设,锻造动力强劲“火车头”
“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能力,加强沟通,尽自己所能,把琼中乡村振兴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为美好新海南贡献智慧和力量!”琼中营根镇新市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曹玉洲驻村后说道。
曹玉洲是省侨联宣传法律工作部的一名干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被派驻琼中营根镇新市村。
一进村里,他就到处走走看看,了解实际情况。曹玉洲说:“乡村振兴该怎么做?必须利用琼中生态优势让农民富裕起来,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还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
为做好此次驻村镇工作,琼中于2月26日至2月28日,举办了全县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动员大会暨业务培训班,围绕着基层党建知识、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知识、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对选派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了专题辅导。
为确保琼中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按要求下到镇、村上岗,开展好“十抓十好”工作,全面推进琼中乡村振兴工作。琼中选派了全县各级党组织、110支乡村振兴工作队329名工作队员覆盖全县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其中,包括省级下派队员30名入户了解农情、民情,加强学习、认真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找准工作着力点,把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有效融合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琼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大力帮助村里争取项目,扶持有特色、短平快的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发展,使实现群众致富增收和乡村振兴有效覆盖成为“化茧成蝶”的关键。
琼中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长丰表示,要发挥好乡村振兴工作队作用,主动融入农村,多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通过“接地气”来“聚人气”,下足“绣花功夫”,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紧扣脱贫指标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和品牌兴农等“四个兴农”战略;推进农村“五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定不移实施好产业富民、特色居家、文明乡风建设、社会创新治理等工程,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扛起琼中担当、作出琼中贡献。
除此之外,琼中紧紧围绕“十抓十好”的工作要求真抓实干,突出抓好“六个重点”,即“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精神文明创建”“重点抓好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琼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迈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