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点半放学,家长五点半、六点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很多上班族家长疲于奔命。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让各方陷入两难,形成社会普遍关注的“四点半”难题。
日前,三亚市第二小学率先推出校内课后服务,设置了13大类41个兴趣班,为1399名学生提供课后个性化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缓解了学生的课后托管难题。4月3日,三亚市吉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侯雪华表示,“试点成功后,下一步将在全区推广。”
孩子托管有方家长上班安心
“小朋友们,飞机模型要想飞得高、飞得久,需要掌握好重心问题……”4月2日,南海网记者在三亚市吉阳区第二小学看到,科技老师李凡笑容满脸,正为20多个孩子讲授制作飞机模型的要领,孩子们五人一组,听得专注。
当天下午放学后,三亚市第二小学的校园内仍热闹非凡,操场上小小“运动员”们跟着老师踢球、打乒乓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参加绘画、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舞蹈室内,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热身运动。
英语口语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来自英国的外籍教师乔治幽默风趣,单词发音练习一遍又一遍,十足耐心。四年级学生李昌茗说,“通过课后学习,感觉与英语口语老师更亲近了,也更加喜爱英语课了。”
傍晚六时许,校门口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家长。“以前孩子下课的时候,我们还在上班,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点。”家长张恒江表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确保孩子托管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化解了接送难题,大家上班都安心了。
家长郭闽也对“校内课后服务”赞赏不已,他说,“儿子喜欢下象棋,送去培训班的话,一学期要好几千块钱,学校费用低,老师也负责,真正是为家长减负。”
学校精细化管理每人每天仅3元
记者从三亚市第二小学的课程安排表看到,该校的课后个性化课程设有书法、语言、科技、美术、足球、乒乓球、音乐艺术等13大类,细分有航空航天模型、英语口语、少儿舞蹈等课程。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家长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校长王迎春说,“我们鼓励校内的老师发挥特长、申报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报课程,每门课程不低于25个人。”
据统计,三亚市第二小学有2377名学生,其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学校3月8日推出“校内课后服务”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截至目前已有1399名学生。
校长王迎春介绍,“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学校精心设置个性化课程和专业型老师,上课的老师以校内老师为主,校外力量、家长志愿者和高校资源为辅,‘1+X’的模式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
“校内课后服务属于公益性的,一个学生一学期100元,相当于每天3元钱。这些费用主要用来购买相应的教材、学习用具等,老师的课时费由校方、吉阳区教育局支付,真正为孩子和家长减负。”王迎春说,学校会在学期中、学期末举办两次大型汇报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学习成果。
教育局:全市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
作为三亚市第二小学的主管部门,三亚市吉阳区教育局将其推行的“校内课后服务”称赞有加。
侯雪华告诉记者,“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今年吉阳区在第二小学试点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学校主动将‘校内课后服务’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服务时间等内容提前告知家长,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又能缓解家长‘接送难’的问题。”
关于家长“看护难”的问题,吉阳区教育局的探索之途从未停止:2017年6月开始,该区率先推出“公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对一”的特色课程,学生可以免费学习游泳、跆拳道、播音主持、绘画、陶艺等特色课程;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儿童群体暑期无人看护等社会问题,调动区属中小学校开展免费暑期托管,开设丰富多彩的暑期义教课程……引导全区中小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家长需要,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因地制宜化解“四点半”难题。
“试点成功后,我们将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侯雪华信心满满。
今年初,海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三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候,该局正在积极探索“校内课后服务”的工作思路,已组织人员到广州一些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工作经验,了解“校内课后服务”的管理、安全保障等问题。目前,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在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