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马德明 通讯员颜征华)眼下正值春管的关键时期。在任县北甘寨村村东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一台自走型植保机正在作业,喷出的药雾均匀地洒在小麦上。
村民武书申正在田头忙着备水、配药、配肥。“以前都是工人背着药箱打药,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人有危害。现在有了植保机,药肥混合喷施,既方便快捷,又能实现减量增效。”武书申由衷感叹,机械化作业成了他种田的“好帮手”。
喷洒农药采用植保机、无人机机械化作业,农田灌溉实现远程控制,蔬菜种植实现智能管控……随着“智慧农业”在任县的大力推广,“农业很土很苦”的旧印象正在悄然走远,时尚现代的智慧农业正在到来。
机械作业方便快捷
对于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武书申来说,他一直认为种庄稼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然而,智慧农业的推广改变了武书申的种地状态。去年,他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成立了占龙家庭农场,一改传统农业种植的“人海战术”,采用机械化耕种模式。
武书申指着正在喷药的植保机介绍,这是一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药箱容量非常大,喷洒时间长。喷杆上平均分布着多个喷头,喷液量均匀,喷洒质量好,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初期喷施农药和叶面肥。用植保机作业,防治病虫害和喷施叶面肥可一次完成,省工省时,还能大大提高喷施效果。
“按照传统方式,一个人一天只能完成10亩地的喷洒作业。像我们农场200余亩小麦,请5个人4天才能忙完,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不足一天就能完成,费用比请人工还省。”在武书申看来,机械化最大的好处是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
“现在种地都是规模化、机械化,国家提倡智慧农业,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科学种地、轻松种地。”武书申说。
截至目前,任县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灌溉到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4%。
智能灌溉节水增效
清明节前,任县大屯乡马坊村种粮大户张群相承包的300多亩地早早就完成了春季灌溉作业。“不用拉水袋、开垄沟,站在地头拿遥控轻轻一按,几百米开外的喷头就开始喷水灌溉,既省时又省力。”种粮大户张群相感慨,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却成了春灌的“好帮手”。
2014年,任县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张群相的300多亩地全部安装了农田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地面配套安装喷灌设施,计量设施一部分控制水泵,一部分安装在灌溉设备上,通过遥控远程操控。
“以前种300亩小麦,6个人至少得二十天才能浇完,智能灌溉系统24小时作业,3个人不足十天就能浇完。”张群相说,用智能灌溉系统浇地,每亩用水量可节约40%,按每人每天80元计算,一水下来能节省人工成本7000元,而且更有利于抢抓农时,解放劳动力,节约种植成本。
目前,任县共安装农田灌溉用水计量设施7344处,可覆盖全县40多万亩耕地,占全部耕地的90%以上。
“物联网+”智慧精准
“以前管理蔬菜大棚,浇水、施肥、通风全凭经验,没有科学依据。有了物联网控制系统,蔬菜大棚有了‘智能大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通风,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全程精准把关。”日前,记者来到河北捷如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科研育种基地,总经理梁会敏赞叹,“物联网+”实现了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河北捷如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任县大屯乡,是一家集农业科研育种、工厂化育苗、农产品检测、包装、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企业。2017年,公司引进了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运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通过电脑或手机对占地15亩的4个智能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管控。
“物联网控制系统运行后,实现了棚内蔬菜‘热了有空调、渴了有水喝、饿了有肥料。”梁会敏说,夏季光照充足、气温高,物联网控制系统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设定好参数,当传感器采集的指标不适合蔬菜生长时,系统就会通过自动卷帘通风、施肥灌溉、关闭遮阳网等对环境指标进行调整,使蔬菜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物联网控制系统已成为育种基地蔬菜大棚的“智能管家”。“有了物联网控制系统,一个人可以完成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四五个人就可以打理一万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在梁会敏看来,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自主调温、精细施肥在降低人工误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蔬菜品质。
农机应用越来越广,智慧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不仅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更带来农业产业的革新。任县农业生产正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颠覆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成为穿着皮鞋种田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