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间:2019-05-08

发布会现场。记者卜洋 摄

长城网5月7日讯 5月7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向大家介绍本届民俗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安排,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孙晓华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杜云生 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记者卜洋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的主题是“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安排及省文化和旅游厅年度工作计划,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将于5月18日—6月12日举办。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先生,向大家介绍本届民俗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安排;我们还邀请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孙晓华女士,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杜云生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厅长作介绍。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记者卜洋 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学锋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安排,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定于2019年5月18日至6月12日,在石家庄举办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一、关于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的缘起和开展情况

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又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要求全国各地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为迎接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08年河北创办了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今年是第十二届。活动以大力宣传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弘扬燕赵传统文化,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为主要目的,在社会各界中营造了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成为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知名文化品牌。2013年,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被原文化部评为全国社会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全国“群星奖(项目奖)”。

二、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

本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主题为“非遗保护,河北实践”。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石家庄市新华区文体局、冀台联青年文化创业园协办。主会场设在河北博物院,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文体中心、冀台联青年文化创业园设两个分会场同期开展活动。整个民俗节共7个版块的活动,可谓是好戏连台、异彩纷呈:

(一)开幕式

5月18日上午9:30,在河北博物院南区大厅、南广场举办。邀请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恭王府博物馆与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共同参加开幕活动。开幕式由热场演出、开幕仪式两部分组成。开幕之前,由常山战鼓、井陉拉花、井陉花脸社火在南广场现场表演,烘托欢乐祥和的现场气氛。

(二)“传承德泽 丰芜康宁”——河北承德满族文化遗产精品展

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2展厅举办。重在展示承德满族文化生态保护实践以及丰宁“非遗+扶贫”国家试点保护成果。展览分为四个版块,以历史文化空间为背景,以满族文化精神为主线,将具有广泛影响的满族文化事项,通过展览、实物、传统工艺制作现场演示、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览展示。其中亮点有“满族婚俗”现场重现。国家级非遗项目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等将进行现场展示和互动。

(三)匠心襄扶——河北省“非遗+扶贫”手工技艺创业就业成果展

在河北博物院北区7、8展厅举办。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展示我省传统工艺振兴优秀资源及“非遗+扶贫”手工技艺带动创业、就业实践,以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以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18个非遗项目为主,同时展示我省各级非遗项目中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的优秀案例。以文字图片、实物展示、现场演示、互动展售的形式,传播经验,推广成果,带动销售。

(四)艺曲同辉——河北省曲艺精品展演

5月18、19日上午、下午各一场,依托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展厅中的古戏楼小舞台,选调乐亭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京东大鼓等河北省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重点展示曲艺类非遗保护的传承实践。

(五)匠艺传续——传统工艺振兴交流对话活动

5月18日下午2:30,在河北博物院一楼多功能厅举办。邀请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恭王府博物馆、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国家、省级专家,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他省的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代表参加。以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形式,分两个阶段两个话题进行研讨。一是传统工艺振兴,传统工艺如何守正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就非遗参与扶贫的目的和方法路径进行研讨。

(六)霓裳新韵——非遗服饰设计展示暨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

5月18日-5月21日,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文体中心举办。重点展示非遗纺织类文创实践,展览我省及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传媒学院非遗类服饰研修设计成果,以纺、染、织、绣、印等形式,展示纺织类项目研修成果和对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分为《见不得》《霓裳新韵》《满清遗韵》《朝华夕秀》《乡》《京》《中国禧》等主题进行服装秀展示。同时作为石家庄市的主场活动,展出石家庄市非遗保护成果。

(七)多彩生活——非遗文创展销及研学体验

5月18日-5月24日,在冀台联青年文化创业园举办。以非遗文创产品展示设计、研学体验、教学互动为主,展示非遗保护的传播创新实践。活动分为研学体验、文创展示和冀台非遗文创交流三部分。一楼研学体验,以传承人与学生传习互动形式组织。二楼文创展示:重要是燕京八绝、定瓷、衡水内画等的创新创意作品。此外,举办冀台非遗文创交流会,邀请台湾文创设计团队与河北非遗传承人、企业代表进行现场对话,促进河北文化资源与台湾设计理念的交流。

三、活动亮点

与往届相比,本届民俗节突出活动主题,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展陈形式,体现社会功能,呈现出非遗保护鲜活生动的当代形象。

(一)主题鲜明,突出非遗保护的实践性

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的主要活动,每届都有不同的主题,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的保护理念。本届主题为“非遗保护,河北实践”,承续了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每个版块内容紧密围绕“非遗实践”这一关键词,重点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满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传播、精准扶贫、文创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保护成果。

(二)以文,契合“文旅融合”的总趋势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工作总思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活动主会场在省会标志性地点河北博物院举办,游客众多,兼具文化地标与旅游目的地特点。活动持续近一个月,期间跨文化和旅游相关的三个重要节日,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6月8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个节日延续相接,吸引尽可能多的公众参观体验,最大程度发挥活动的社会效益。

(三)专业策展,为全省非遗展览展示提供范本

本次活动主会场展览部分由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负责指导设计制作。恭王府博物馆是文化和旅游部挂牌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是国内非遗策展领域一流的专业机构,策展业绩突出,推出了多项有美誉度影响力的非遗展览如“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今年与恭王府策展团队合作,是我省的一次探索尝试,主要目的是引入国家级非遗策展团队,为今后非遗展览展示理念和方式提供可资借鉴推广的范本,同时提升广大观众的观展感受,突出非遗的沉浸式体验。

(四)肩负使命,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在本届民俗节中有三个版块与之密切相关,分别是主会场的两个展览与一场交流对话活动。重点介绍我省相关地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展示我省18个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非遗项目发展情况、丰宁“非遗+扶贫”国家试点保护成果以及我省各级非遗项目中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的优秀案例,以此在全省形成传统工艺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交流经验做法,推广产业扶贫成效,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关于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我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诚邀新闻媒体朋友们莅临现场报道!

此外,为迎接和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各地也将集中开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届时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多加关注。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感谢赵厅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电视台:刚刚提到“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是今年民俗节的重点内容,请问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孙晓华。记者卜洋 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孙晓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发挥非遗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致富渠道,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引领。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原省文化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2018年7月,丰宁满族自治县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原省文化厅、省扶贫办在全国率先下发了《河北省“非遗+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4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对推动全省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典型示范。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确定的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丰宁县以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为切入点,全县共建立了八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县财政投入了600万元,用于非遗扶贫工坊就业车间的升级改造、学员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并逐步建立起县城、乡镇和重点村三级非遗助力扶贫工作体系。今年3月26-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的中外嘉宾40余人,到丰宁开展非遗交流考察活动时表示,通过丰宁县的非遗保护,可以看到中国在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丰宁县通过非遗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等做法,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有着积极意义。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梁斌表示,要将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非遗+扶贫工作案例,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南太平洋培训会议上进行推广,亚太中心也将持续关注丰宁满族自治县和河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

三是项目带动。贫困地区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目前,全省能够建立可行机制、形成一定规模、助力扶贫效果较好的非遗项目有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7项,市级项目13项,县级项目5项。例如衡水的习三内画,保定的定兴京绣,石家庄的赞皇原村土布、藁城宫灯,邯郸的魏县土布纺织技艺和大名草编等,这些项目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带动就业、拓展市场、创新模式等方面,因地制宜,差别施策,探索了积极有效的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全力以赴做好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振兴贫困地区的传统工艺,增强项目发展活力。二是推动贫困地区相关非遗项目或家庭作坊的改造升级,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三是加强贫困地区传承人群的培训,提升再创造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传统工艺的宣传展示,打造传统手工艺知名品牌,打通非遗创意产品进景区和电商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谢谢大家!

二、河北日报:近年来,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杜云生。记者卜洋 摄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杜云生:我国由政府主导、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非遗保护始于本世纪初。十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包括新闻界的广泛参与支持下,河北的非遗保护事业深入持续开展。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是:

一、政策法规和工作体系日趋健全。2005年以来,省委办公厅或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非遗保护、传统工艺振兴、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多个规格高、力度大、指导性强的专项政策文件,加上省文化等部门制定的诸多相关部门规章,构建了全省非遗保护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特别是2014年6月1日施行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标志着我省非遗保护进入了一个依法保护的新阶段。同时,成立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省市县三级保护机构和工作队伍不断完善发展。

二、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一大批珍贵的非遗项目和掌握精湛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纳入政府保护序列,改善了遗产的存续环境,提高遗产的传承能力。截止目前,我省国家级名录14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总数均居全国第四位。已建立省级名录832项,公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19人。我省率先在全国实行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制度,履责不力的被取消了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同时,非遗保护财政性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我省累计争取国家非遗专项资金约2亿元,自2012年累计安排省级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一批濒危、重点非遗项目得到抢救保护。2018年开始对省级传承人传习活动补助经费,从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至6000元。

三、宣传展示传播活动有声有色。近年来,我省共举办成各类大型展示活动百余项,包括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京津冀非遗联展、“我们的节日”非遗展演、传统戏曲进校园、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等,这些活动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四、保护传承方式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保护方式,实施了数字化记录工程,开展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播基地、传承基地、文化生态保护区、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等创建示范工作,非遗“活态”传承的势头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播和保护,表明我省非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已基本形成。

五、非遗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非遗工作积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通过雄安新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调查保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让新区文脉延续传承,让运河文化流动起来、活起来;通过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助力扶贫,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脱贫;通过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科学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河北文明形象,满足了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非遗紧紧服务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大局,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感谢2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3位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和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联系。

谢谢大家的关注,再次感谢赵厅长和两位嘉宾。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 上一篇:【长城视评】演员制售假药被判刑,没文化还是太无知
  • 下一篇:河北省信促会荣获省“2018年度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