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石家庄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三天要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再次刷新“中国速度”。疫情面前雪中送炭,来自广东深圳的一支“抗疫奇兵”火速驰援,只用10小时就建成了火眼实验室,21小时即投入使用。他们如何科学检测,与病毒赛跑?2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又有哪些故事与感动?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河北体育馆的河北“火眼”实验室,专访了河北“火眼”实验室总指挥杜玉涛。
“家乡有难,我要第一个来”
“这里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太有感情了!”说这段话的时候,杜玉涛眼圈泛红,声音已然哽咽。杜玉涛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前往深圳加入华大集团。“6号的时候,在新闻上看到石家庄的确诊病例突然增长了,我第一时间请缨,定了航班,赶赴石家庄。”凌晨五点到达石家庄,顾不上休息,杜玉涛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仅用21个小时就建起了华大“火眼”实验室,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100万人份,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核酸检测能力。
“四种‘火眼’形式汇聚石家庄,高科技战‘疫’”
“常规实验室、软气膜实验室、硬气膜实验室、车载实验室,这四种实验室这次都汇聚到了石家庄,高通量的核酸检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杜玉涛表示,不同特点的实验室再结合自动化分杯系统、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是能够顺利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的"硬核"科技支撑。
“我不是英雄,想让更多人感受科技造福人类”
石家庄市方兴路小学是杜玉涛的母校,有很多小校友用书信、视频的方式表达对玉涛学姐的敬意和祝福,其中很多内容让杜玉涛既惊喜又感动。
“‘10后’的小朋友字体很稚嫩,说火是烧死病毒的,眼是精准识别的,还有通过‘火眼’二字联想到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识妖魔’,这么小的年纪,竟然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小校友们从多个角度解读了火眼实验室名字的含义,同时把杜玉涛团队当成了自己的英雄。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责任与担当,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科技造福人类的终极体现。”杜玉涛表示。
截止目前,河北“火眼”实验室已检验核酸样本超过700万人份,为石家庄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策划贾芳杨建民
编导胥文燕张荣鹏
主持张荣鹏
文字张荣鹏赵晓慧
摄制胥文燕赵晓慧张荣鹏
(部分视频素材由河北“火眼”实验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