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记者王民)黄骅市博物馆近日完成对馆藏60余尊北朝时期石造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了丰富的三维数字化信息和高清晰图片资料,对部分残损石造像进行虚拟复原。
1980年,黄骅市旧城和岭庄两个窖藏出土64尊汉白玉造像。其中,52尊造像刻有发愿文,44尊刻有纪年,除一尊为唐代造像外,其余均为东魏、北齐时期的造像。刻有北朝纪年发愿文造像中纪年最早的是东魏兴和元年(539),最晚的是北齐武平七年(576)。发愿文刻有造像日期、功德主居住地或籍贯、姓名、造像缘由和祈望。
这批石造像在库房尘封近40年后,黄骅市博物馆于2018年11月启动非接触性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说,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和三维打印等技术手段对石造像及部分残块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建立三维高精度模型、高精度彩色模型、正摄影像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石造像进行虚拟修复和三维打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通过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召开的专家验收。
张宝刚说,这批石造像填补了文献记载中北朝时期古黄骅地区佛教信仰的空白,为研究北朝时期河北东南部与山东邻近地区的佛教信仰及造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利用先进三维数字化技术,再现残损石造像完整状态和精彩风貌,为数字化博物馆探索残损文物修复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追索流散文物建立了可靠详实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