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在《狱中自述》如是道。全文2800多字,字里行间,透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光辉,成为其对无产阶级事业无限忠诚的历史见证。
百年风云,历史从未走远,革命先驱播撒下的星星之火业已燎原。而李大钊熠熠生辉的身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愈发闪亮。
铁肩擎起
伟大红旗
3月23日,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内,工作于北京的滦州人侯文兵带着两个女儿在这里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大钊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和侯文兵一样,到李大钊纪念馆聆听历史回响的人群络绎不绝。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大钊精神的感召下,吴溪大学一毕业便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一干就是13年。大钊精神感动着她,而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让参观者感受李大钊强大的人格力量和伟大精神。
李大钊,188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幼年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3岁学认字,6岁入私塾,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领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
青年李大钊目睹了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1907年,18岁的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他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与封建顽固势力开展猛烈斗争。他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爱国青年,其中就包括毛泽东。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了李大钊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为东方大国迎来了新曙光,李大钊敲响《晨钟》,也开启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伟大实践。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李大钊纪念馆第二展厅,“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的锻铜雕像引人注目,二人坚定的目光投向同一个远方。在相约建党过程中,“南陈北李”就党的目标、性质、章程达成高度共识。李大钊最先提出建立以“共产党”为名的政党。
1921年7月23日,红船启航。只有50多名成员的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彼时的她显得势单力薄,但却以坚不可摧的姿态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中共北方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24年600人,1926年7月党员数量达到2069人……他们和李大钊一样,坚守信念,不懈奋斗,奔向梦想……
英勇就义
精神永存
一袭长袍,两撇黑须,虽略显疲惫却目光深邃,态度从容——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留给历史的最后影像。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悍然出动了300多名警察、特务,包围了李大钊所在的苏联大使馆,带走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几十名革命党人。他们对李大钊威逼利诱,却始终无法撼动李大钊坚定的信仰。
入狱第二天,李大钊借敌人逼他写供状的机会,通过《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一生的革命生涯。“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在生死存亡关头,李大钊心系的依然是民族的危亡、青年的前途,而惟独没有他自己。
即便被捕入狱,备受折磨,李大钊却始终“态度极其从容,毫不惊慌”。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曾回忆道:“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内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1927年4月28日,在冷酷无情的绞刑架前,李大钊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目光,第一个从容地走向绞刑架。敌人为了折磨他,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每当吴溪讲到“大钊牺牲”篇章,她总能看到参观人群中那闪烁的泪光。
走向绞刑架前,李大钊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北方工农运动,到促成国共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用毕生的言行乃至生命,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而不懈奋斗。
时光荏苒,正如李大钊所言,这个最初只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历经百年风雨磨砺,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便是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梦想。
“李大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铁肩担道义的担当精神,惟知跃进的创新理念,平民主义的执政理念,以及青年风范的工作作风,早已融入故乡人的工作生活中。”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动情地说,李大钊播撒的革命种子早已生根、开花、结果。
大钊故里
“火种”闪亮
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的院子里,竖立着一尊大钊半身雕像,儒雅的眼镜后面,一双冷峻且充满力量的明眸似两把欲穿透黑暗的利剑,直视远方。
故居内一把泛黄的藤椅无声,却如精神坐标,为每一位参观者蓄满力量。“这把藤椅是1918年李大钊在北大工作期间购买。坐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数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也是坐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把《晨钟》‘敲响’。”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也是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弟弟的孙子赵书明说,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围坐在李大钊身边,聆听大钊讲述十月革命的消息,很多青年因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大钊故居前院那棵百年丁香树依然遒劲,诉说百年风雨,见证历史变迁,更见证着“惟知跃进 惟知雄飞”的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乐亭现代设施农业的发祥地,大黑坨村开启了发展设施果菜求强求富的探索,带动全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大黑坨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人民幸福安康。
34399人!这是唐山乐亭县最新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在乐亭这片热土上,红色因子一直在跳动。
“八月十五,月儿高,乐亭出了个李大钊,他一心一意地救中国……”59岁的村民刘继明的歌声在大钊故乡上空久久回荡。
革命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7年4月,在北京被捕。4月28日,从容就义,时年38岁。(燕都融媒体记者闫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