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荆楚“非遗”黄陂泥塑叫响全国 造就数十家千万级企业

时间:2017-04-10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雷巍巍

  曾经,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让其声名鹊起;如今,传统手工民俗与现代工艺美学完美契合焕发生机,一批作品叫响全国,还走出国门,带动一方致富。

  这就是黄陂泥塑。

  24日,楚天金报、武汉ZAKER“细数荆楚‘非遗’瑰宝”系列网络第五站,走进泥塑之乡——黄陂区李家集街泡桐社区,镜头对准年近七旬的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梅俊先,请他讲述黄陂泥塑的发展历程。

  本次直播吸引2万网友在线观看。

  坚守 与泥相伴四十年痴心不改

  生于1948年的梅俊先是黄陂泥塑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4日上午,记者走进梅俊先位于黄陂的工作室,一尊女子泥塑作品首先映入眼帘。只见她高约半米,身材婀娜,一手端着寿桃,一手持有桃花;仔细端详,发现她发髻高盘,发丝清晰可数,笑容可亲。正在创作中的梅俊先神情专注,一丝不苟。“这是桃花仙子。”见客进门,年近七旬的梅俊先停下手中的活儿介绍说,这尊泥塑是为当地3月即将举行的桃花节而准备的。

  巡遍梅俊先不大的工作室,记者发现简单的展柜被泥塑作品挤得满满当当:有澡盆里玩耍的孩童,有拖着犁铧的水牛,还有卖货郎、磨刀匠……作品小巧精致,个个惟妙惟肖,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就是一个农民,这双粗手与泥巴打交道40多年了,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梅俊先说,黄陂泥塑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原材料就是泥巴,就地取材。

  传承 泥塑造就数十家千万级企业

  黄陂李家集街为何被称为“泥塑之乡”?

  在梅俊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的一家泥塑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一尊高约3.5米的泥塑旁,工人戴师傅站在高高的脚架上正在做些修补完善工作。“都是按照黄陂泥塑传统手工工序来做的,花了20多天,用了将近一吨泥巴。”戴师傅指着泥塑说,自从村里办了泥塑加工企业,不少在外面打工多年的当地人都回家上班,“传统泥塑手艺没有丢,还能挣上大钱”。

  该公司总经理王国洲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已遍布武汉各高档小区,深受用户欢迎,去年产值达到2700万元,今年有望超越这一数字。“黄陂泥塑在全国都有名气,造就的千万级企业就有数十家,好几个老板身家都过亿。”梅俊先每每谈及此事,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也深感欣慰。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陂泥塑协会会长,梅俊先希望能建造一个集中展示黄陂泥塑文化的场所,让散落四处的非遗作品集中起来,为后人提供一个参观学习的平台。

 

(责任编辑:连迅)

  • 上一篇:副教授租农家庭院办书院 为大家开设国学培训课
  • 下一篇:武汉首届海棠文化节开幕 万余株海棠竞相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