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生产的75吋8k超高分辨率显示屏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近日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随着经济新动能加速提升,中国经济展现出十足韧性。在武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正成为增长新亮点。长江日报记者5月10日获悉,中国信科光传输容量再达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星光电即将建成世界最大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突破关键技术: 中国信科光传输容量再达国际领先
加速提升经济新动能,企业憋了一股劲。“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拿出了最好状态,交上了一份我们认为满意的答卷。”刚刚参与了“三超”光传输项目的中国信科集团研究人员贺志学说。
贺志学所在的中国信科作为信息通信领域国家队主力军,是工业“压舱石”的重点企业。去年4月,中国信科就定下目标:力争在一年之内,实现光传输容量指标再翻一番,在国际上你追我赶的大容量、长距离、高速率“三超”光传输上,再次冲击国际领先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贺志学作为“三超”光传输团队成员,和同事们一起埋头研发,持续冲刺。经过一年奋战,团队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06PBIT/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再次让“三超”光传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较去年水平翻了一番。其传输容量为目前最大容量的10倍,可在1秒之内传输约130块1TB硬盘所存储的数据,相当于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实现了“国内第一”。同时,传输总容量达到1.06PBIT/S,这也是我国光传输首次从TBIT量级跨越到PBIT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让人振奋的是,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完全实现了自主研发。
“以‘三超’光传输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让集团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带动了企业产业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由此,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今年一季度,中国信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整体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
中国信科持续攻坚,在核心技术和新领域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亮眼突破,高端核心芯片、海洋光网络系统、全国首个5G智慧工厂等,为区域乃至全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集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会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引领作用,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战略机遇,让现有产业规模、基础配套和引领能力聚合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满产满销扩产能: 华星光电将建成全球最大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当中国信科重新站上世界之巅之际,武汉华星光电正在向世界之巅发起最后冲刺。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华星光电即将建成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手机现在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手机制造核心技术之—是显示屏,低温多晶硅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因此成为显示屏的核心,特别是即将入市的手机柔性屏幕,只有低温多晶硅符合条件。因此,低温多晶硅产能决定未来谁能占据更多手机屏幕市场份额。
在武汉华星光电第六代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面板智能生产线生产现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1000多台自动化设备和机械臂,不断搬运着玻璃基板,通过投入、清洗、镀膜等工艺流程的制作,根据客户需求,最终一整张液晶显示面板被切割成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然后运出华星工厂,发往客户指定的目的地。
“‘五一’假期都没有停产,仍有数千名员工坚守在生产一线。” 武汉华星光电有关人士说,生产的液晶显示面板销路非常好,有些产品甚至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华星光电通过错峰休假,保持工厂满产。
据了解,该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160亿,产品定位为高端智能手机屏及平板电脑显示屏,去年第四季度已实现满产满销。据了解,一季度产品出货2728万片,同比增长5.9倍,排名跃居全球第三。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武汉华星光电进一步升级产线,扩充产能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增长。目前改造已进入尾声,届时武汉华星光电低温多晶硅工厂面板产能可达5万张大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据预测,武汉华星光电将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全年营收有望突破百亿。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李佳 黄莹
科技创新增强中国经济韧性
经济发展,产业是筋骨,科技创新如“灵魂”。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这一系列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努力奔跑的中国企业,就是很好的注解。
在武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正成为增长新亮点,比如中国信科光传输容量再达国际先进水平,比如武汉华星光电即将建成世界最大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这些技术上的领先突破,为相关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为经济发展增强内在“定力”。
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才能在科技创新上始终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沉下心来练好内功。
当前,各领域技术的创新突破,是我国发展潜力的释放,也是我们坚定新旧动能转换自信的理由。华为5G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现在是举世皆知。现在,中国信科使光传输总容量达到1.06PBIT/S,相当于实现了在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其传输容量为目前最大容量的10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开始产业化。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通信技术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更大景深,证明中国争取技术与产业两种优势是完全可能的。
所谓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核心还在核心技术。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视角看,我国传统落后过剩产能面临淘汰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则大步迈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新突破不仅是新旧动力成功转换所系,也是我们走自己的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缘由。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我国面对世界经济新形势作出的主动调适。那个靠低成本优势竞争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中国要向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提升,除了技术上的追赶与超越,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有了创新突破,产品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站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我们要有抢占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心和勇气,并脚踏实地地朝这个目标持续努力。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有这样的决心,也有这个能力。我们要为创新突破创造一切必要条件,让创新活力如泉喷涌。(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