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许克亮近照。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雷闯通讯员欧巍
时速350公里!十年来,每次飞驰在自己设计的武广高铁线上,58岁的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许克亮内心总会掀起一丝涟漪。
十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里程碑:高铁从无到有,从第一条武广高铁,到里程2.9万公里的“八纵八横”高铁网。
从业37年,许克亮参与设计高铁线路20多条,是中国高铁技术从学习追赶到超越输出的见证者、推动者。近日,他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让中国列车加速跑起来,是我们的使命。”
参建中国首条准高铁
1978年,许克亮考入长沙铁道学院。不久,当他看到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列车时的新闻时,被深深震撼了。“当时中国的绿皮车才跑几十公里,与新干线是天壤之别。”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修建中国的“新干线”。
大学毕业后,许克亮成为铁四院的一名技术人员。此时,中国铁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拉开了大建设序幕。
1988年,中国开始设计第一条准高速铁路——时速160公里、全长147公里的广深复线铁路,许克亮担任该线路的勘测技术队长。他白天泡工地,晚上窝工棚,创新了一套新的测量方法,结果被证明方便可行、省时省力,被国家采用。
1994年12月,广深复线通车仅三个月,国务院开始启动京沪高铁可行性研究,铁四院主动请缨,许克亮成为勘测设计中的一员。
京沪高铁是我国提出的第一条高铁,从前期研究到建成通车历时21年,仅论证过程就长达十多年。许克亮说,期间,铁四院设计团队对京沪高铁组织了四次大规模勘察设计,摸清了京沪高铁徐沪段沿线600余公里的“家底”,确定了最为关键的线位与站位,并编制出了《京沪高铁设计暂行规范》等多本技术规范,为中国高铁起跑“划好了跑道”。
把“不可能”变成事实
2004年,国家批复启动武广高铁建设项目,由铁四院负责线路勘测设计,许克亮被任命为武广高铁总设计师。
武广高铁全长超过1000公里,跨越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类地形,复杂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当时,不少外国专家放话:中国不可能自主建成武广高铁,即便建成了,也会是豆腐渣工程。
许克亮不信邪,带领40多个专业团队开展了上千个专题研究。有一次,为了验证一组隧道数据,许克亮和同事们干了四天三夜。“350公里的速度,绝不能出现一点问题。”责任和使命,让许克亮对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项目开工后,许克亮和同事们大胆试验、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让外国专家刮目相看。
武汉至乌龙泉段设计了62公里试验段,铺设了七种无砟轨道,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打破德国技术垄断,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型板无砟轨道。2016年,全线使用三型板无砟轨道的郑徐高铁开通时,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将三个矿泉水瓶上下垂直摞在一起,20多秒不倒,平稳度位居世界高铁之首。
2009年底,武广高铁正式通车,这是中国首条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许克亮心中“列车加速跑起来”的梦想成真。
设计20余条高铁线路
武广高铁开通后,中国高铁迎来了建设高峰,许克亮更忙了。郑武、郑西、沪昆、合福、汉十……十年来,许克亮参与设计了20多条高铁线路。“中国高铁里程越来越长,创造的世界纪录越来越多。”他说,中国高铁穿越山谷、河流、沙漠、高寒等各种地形,技术已走到世界的最前沿。例如铁四院参与设计的郑西高铁,解决了全球湿陷性黄土沉降难题;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商丘民权特大桥上实现了时速420公里交会,创造了运营线动车交会时速的世界最高纪录,中国高铁从此迎来了2.0版时代。
世界高铁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从2010年起,许克亮利用一切机会培训年轻人,把他们推向项目总体设计等重要岗位。2015年,由许克亮等人主编的《武广高铁技术》出版,这本高铁“入门指南”通俗易懂,更有利年轻人成长。
数据显示,设计武广高铁时,铁四院技术人员不足百人。2018年,铁四院各类高铁设计人才超过千人,设计中国高铁线路一万多公里。“我们不仅实现了从学习到超越、输出的飞跃,更演绎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许克亮骄傲地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了2.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