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6日电题:对话“红色后代”:爷爷让我读懂长征
新华社记者
日前,记者行至湖北洪湖,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遇到了前来追寻先辈足迹的开国中将黄新廷之孙黄天晓,围绕“长征”话题,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谈。
“长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过去太久了,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以前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能坚持,随着对这段历史了解的逐渐深入,我开始明白了他们的初衷。”黄天晓说。
他特别谈到了爷爷过雪山的经历。
“当时,我爷爷是红二方面军四师十二团团长,他的搭档朱辉照脚上受了枪伤,躺在担架上,如果不设法保暖,人就会慢慢失去知觉。我爷爷把自己唯一能保暖的皮坎肩脱下来,裹住朱辉照爷爷,自己扛着冻。最后,两个人一起翻过了雪山。”
“我爷爷当时配有一匹大白马,但骑在马上的都是伤病员,他自己跟在马后面走。这匹马立了大功,救了很多红军战士……”黄天晓解读着“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确切含义。
他说,爷爷回忆过草地的时候,年轻的战士每天消耗那么多体力,每人每天只有2两青稞粉,根本无法支撑体力,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爷爷带的团是后卫团,承担收容工作,一路上不知道看到多少牺牲的战友,有的断气了嘴里还嚼着没有吃掉的野草,有的牺牲时背囊里还剩下没吃完的青稞粉,他们清楚粮食有限,死前尽量省下一点给战友……
“小时候,爷爷经常教导我们,吃饭一粒米都不要剩下。这一粒米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当时来说,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黄天晓表示,是爷爷,让自己读懂了长征。黄天晓说,他们艰难走过雪山草地,紧接着挺进甘南,来不及休整,恶战又开始了。
“红二方面军要顶住国民党军的进攻,掩护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打得很顽强,牺牲非常大。红六军团师长战死,师政委右手被打断,十二团政委受重伤,十八团政委牺牲,十七团来不及撤退整个团失联……”
刚掩护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黄新廷所在的四师又受命掩护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天上有飞机、地面有敌人骑兵,常常是我方这边工事刚修好,敌人就开始猛烈进攻,先是骑兵冲锋,好不容易把敌人打退,敌人的飞机又到了,一阵阵机枪扫射、狂轰滥炸……就这样反反复复,鏖战了两天,直到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爷爷最后带着部队撤出阵地。”
黄天晓的爷爷在一首诗中,这样纪录长征战斗经历:“枪有两支哑一半,三发子弹一粒算,缺枪少弹性命换,当年就是这么干。”
记者问,你现在怎么看长征?
黄天晓说,爷爷曾说过,比起那些已经逝去的战友,能活着已经非常幸福了,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还能继续为人民服务。
“我觉得长征就是一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的是一个伟大理想,希望全天下的穷人吃好穿暖,不再被压迫。就是有这样的信念,才让红军可以忍常人不能忍,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今天所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之所在。”
交谈中了解,黄天晓大学学的导演专业,他正策划拍摄一部电视剧,希望从更新的视角去解读长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革命家的故事,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采写记者:侯文坤、张铎、王作葵、张金娟)
(责任编辑: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