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武汉共新栽大树16万棵,主要分布在人行道、路边隙地和街头公园,今年夏天为市民们带来了不少阴凉。
精细作业见缝补绿
16万棵大树,相当于两座解放公园的乔木数量。新种植的大树大多是市民熟悉的法桐、樟树、栾树等等,胸径15厘米至20厘米的原冠苗,即像碗口那么粗,树冠完整的大规格乔木。
城市快速发展中,种树的空间捉襟见肘,武汉街头路面混凝土和硬铺装厚实、坚硬,地下管网密布,加上部分单位和商业门店认为在门口种树会遮挡视线、影响生意,不予配合……在街头种树殊属不易。
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只能见缝补绿,逐条道路、逐个树穴地寻觅、确定。每发现可以种树的空当,便使用“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线,如适合种树,就破开混凝土或硬铺装地面,挖出树穴,取出原土,再用改良好的土壤打底,将大树种下。
对不配合的单位或商家,相关工作人员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时要磨破嘴皮子,才能说服对方同意。如武昌徐东大街本来绿化量不足,可是在一座大厦门口,有大约100米的道路,一棵行道树也没有,既不美观,也无法遮阴。去年冬天,相关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初次上门商量时,对方以种树遮挡视线会影响车辆出入、门面招牌会被遮挡等为由,拒绝配合。工作人员隔三岔五上门做工作,跟对方相关负责人反复商议,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对方终于同意,在门口增建一条绿化带,在绿化带内栽大树30棵。
创新方法抗旱保苗
7月以来,武汉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为保护城市的绿化成果,园林部门全面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从7月18日开始,该市道路上每天有平均约1600人、300台设备在进行抗旱。
在东西湖区临空港大道两旁行道树上,挂着的200个“游泳圈”引人注目,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游泳圈”和水袋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给树木补水,不同的是它的样子是像一个游泳圈一样的环形,更加隐形美观。经过一个星期的试验,他们发现效果不错,浇水一次能够保证土壤湿润三天,每周只用灌两次水即可。用了“游泳圈”的大树叶片明显更加精神。由于其质量也较好,可以重复使用,该区计划再增加300个,一共500个“游泳圈”让新栽大树轮流使用。
武昌区东湖路的每棵行道树旁边均放着一个水桶。武昌区绿化队副队长侯斌介绍,这些桶底部在离树干近的一侧,有很多用电钻钻出的米粒大小的孔,浇水时把水桶放满水,然后让水顺着孔眼慢慢渗透进树穴。“一桶水大概300升,40分钟至50分钟流完,速度慢,能够将土壤浇透,满足大树根系的需水要求。”侯斌说。由于经济实惠、又行之有效,“水桶滴灌”已经在武昌区大范围推广。记者 王哲 通讯员 赵琴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