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刘发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县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刘发英以“英子姐姐”为网名开展网络助学。14年来,她募集爱心助学善款2100多万元,帮助3200多名贫困孩子实现求学梦想。
这个暑假,刘发英很忙。
忙着接待各地的爱心人士,忙着审核贫困孩子的资料。“每年最忙的时候就是7、8月份,一天最多能接20多个电话,有求助的,有捐助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虽然是暑假,但她没休息过一天。
第159本助学台账
地点:长阳“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工作室
时间:8月9日
从家里出门,刘发英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工作室。
开门、开电脑,她打开档案柜,拿出一本《英子姐姐网络扶贫助学领款登记表》,翻看里面的统计表。
受助学生情况、资助人情况、联系人情况、领款签字、汇款日期,统计表上的条目列得很细。这是工作室的第159本助学台账。
2005年至2019年,在台账里,从接受资助的第一名学生、第一笔资助款,到现在的第3221名学生、共计2136.1663万元,每一元钱的来龙去脉都有清晰记录。
爱心助学,账目最敏感。在刘发英的工作室里,每一笔捐款捐助情况,都有电子档和纸质档。
刘发英说,从2005年通过心之旅等网站做助学活动时,她就有档案意识。“因为涉及钱的事情,每一分钱都要说得清楚,这样才能对资助人有个交待,对我自己也有一个交待。”
这些台账都是刘发英夫妇合作完成的。“接到求助信息后,联系志愿者上门核实,然后电话核实反馈材料,发布受助者信息。”
在学校工作期间,刘发英中午不回家休息,用电饭煲把自带的饭菜热热吃,然后整理上午收到的助学信息。下班吃过晚饭后,她和丈夫还要分工合作整理档案。放假,从上午8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她也只是中午回家吃了口饭。
即便是出差,刘发英都会带着笔记本电脑。“整理记录完当天的助学信息,才能睡得安稳。”刘发英说。
一次翻山越岭
地点:长阳都镇湾镇嵩水坪村
时间:8月10日
核实贫困学生信息,除了志愿者进村、打电话核实之外,刘发英还不时进村实地调查。
为核实求助学生小田的情况,这天上午9时,刘发英出门。
70多公里,一路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一行人到达嵩水坪村,找到小田的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门前晒满了红辣椒,堂屋里墙上贴着的优秀学生奖状格外显眼。
小田即将读初二,父亲今年在劳作时受伤,母亲在附近打零工,还有一个患病的妹妹,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紧巴巴,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小田是个聪明孩子,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通过问答,以及查阅《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刘发英确认小田的申报信息无误。
随后,她拿出手机,联系上一位爱心人士。在简单介绍小田的情况后,对方答应资助小田。“很多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如果有人帮扶一把,未来就有机会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刘发英说。
在爱心助学路上跋涉14年,如今她的团队有核心成员33名,志愿者300多名。
心声
刘发英:网络助学手牵手,民族团结心连心。14年的网络助学历程中,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在爱心人士资助下,有的走进了自己心仪的中学、大学;有的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些受助者参加工作后又加入我们的助学团队,从受助者成为了资助者,传递着爱心,播撒着希望,凝聚着民族感情。我感到很欣慰,觉得我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杜强 胡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