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多方分担风险、提供担保增信是有效举措之一。去年11月,首单“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贷款在湖北落地。半年多时间来,这一新模式推进情况如何?
落地近200笔贷款
“4321”模式让一些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以破解。
位于武汉光谷的优力克自动化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汽车行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公司。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公司希望从银行贷款,但因公司主要是轻资产,苦于没有充足可抵押资产等原因,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借力“4321”模式,5月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提供了200万元贷款,解优力克之渴。
所谓“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指的是,倘若企业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再担保机构、银行、当地市县政府按4∶3∶2∶1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具体操作是,出现风险时,先由担保公司向银行代偿80%风险,省再担保集团和地方政府再分别向担保公司支付30%和10%的损失金额。“4321”模式,是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行的一项普惠金融措施,也是对担保体系的重构。我省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对接,政银担业务取得明显成效。到6月底,全省有34个市县区、19家银行、34家担保公司与省再担保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银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荆州、咸宁等9个市州的15个县市区有实质性“4321”贷款落地,共192笔、7.06亿元。
距年内目标差距不小
“虽然成效突出,但总体规模还不大。”我省银行业相关人士称。我省制定的目标是,今年实现市州全覆盖,新型政银担业务规模不低于35亿元。目前,距离这一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担保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佳,影响了“4321”模式的推广。全省约有一半左右担保公司业务基本停摆。部分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资金严重紧缺,在已无代偿能力,且无有效资产的情况下,银行已停止授信,基本丧失融资担保能力。此外,还有近半市县没有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无法承载小微企业增信担保的政策性职能。
地方政府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拿出真金白银,安排风险代偿资金。目前,部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全省有一半左右市县安排了1000万元至3000万元风险代偿专项资金,以落实10%的风险分担责任。
一些银行积极性不高或在观望,也影响“4321”模式的推广。据介绍,目前银行机构存在“去担保化”现象,少数银行甚至明确表示不与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还有一些银行虽然与省再担保集团签订了“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协议,但不愿分担20%风险,没有担保贷款项目落地。一些银行认为,新模式下要求他们承担20%的风险,这与传统担保业务无需承担风险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少基层银行还难以接受这一转变。
省财政每年1亿奖励担保
“4321”模式不仅没有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还有效控制了企业负担。这一合作模式要求担保机构向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5%,省再担保集团对担保机构实行1‰或2‰的优惠再担保费率,费用从担保机构的担保费中收取,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另外,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原则上不超过30%,银行、担保公司均不向小微企业收取保证金。
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好举措,如何加快推广、扩大覆盖面?
近日,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每个市县要着力培育1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各地统筹整合现有财政资金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并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从2019年起,省级财政在积极争取中央保费补贴政策支持同时,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对扩大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及首次融资担保业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效明显的市县予以奖补。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针对“4321”新模式,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强与担保、再担保的业务对接。我省还将强化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考核,将各地参与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进展情况纳入全省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考评内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