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受降堂 东方IC供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一个多月后,武汉就设立了受降堂。9月18日,曾在此不可一世的日寇低头缴械,签下投降书。
74年过去了,当年的受降仪式是如何进行的?当时的武汉又是什么样的情景?长江日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投降后尚有21万日军驻扎在武汉周边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接下来,中国战区分为16个受降区接受日军投降。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之后,各受降区陆续举行受降仪式。
《第六战区受降纪实》记载,日本宣布投降后,尚有21万日军驻扎在武汉周边。
1945年8月30日晨,国军将领谢士炎少将率领由19名军官、2名通信兵、4名随军记者及12名宪兵组成的“前进指挥所”,率先进入武汉,进行受降前准备工作。直至9月16日,第六战区第十集团军的主力部队,才从恩施、宜昌地区进入武汉市区。9月17日,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孙蔚如抵达汉口,定于9月18日在汉口中山公园举行受降仪式。这一天正好是“九一八”纪念日。
中山公园见证历史时刻
自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武汉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度过了7年的苦难岁月。“1945年的夏秋之交,武汉人民沉浸在民族复兴的喜悦之中。”《日本在汉投降纪实》这样描述日军当年9月18日在汉投降过程。
这一天,汉口中正路(现解放大道)从循礼门至硚口的马路两旁,布满了岗哨。周围来了很多武汉市民,把中山公园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想亲眼目睹鬼子投降的场面。
中山公园西北角有一座平顶式的横列房屋,门匾为“受降堂”三个金字。
下午3时,一片肃穆中,两辆军用摩托车引导着一辆竖着白旗的黑色轿车驶入,日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走下车来。
受降主官孙蔚如身着戎装,坐在受降席正中,武汉乃至湖北地区党政军头面人物、中共代表、盟军顾问等88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冈部直三郎及幕僚走进堂厅,站在孙蔚如面前,脱帽敬礼。孙蔚如站起身,声如洪钟,宣读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六战作命甲第一号”,命令冈部直三郎投降。
冈部直三郎颤抖着双手接过命令书,弯腰执笔签道“当全部遵照执行……”
霎时,全场欢声雷动,院外爆竹连天。
受降之夜,江城群众自发上街游行,到处是欢庆的锣鼓,喜庆的鞭炮。(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整理)
新华时评>>>
历史昭昭 正义必胜
“8·15”——人类历史值得铭记的日子:7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
正义不可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战争,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犯下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无可阻挡。74年过去了,那场战争所昭示的真理颠扑不破:好战必亡,正义必胜!
任何力量都吓不倒中国,任何苦难都压不倒中国。回望那段历史,当时日本国力何其强大,日军手段何其残暴,野心家们甚至妄想3个月灭亡中国。面对强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而是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在血与火中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记忆刻骨铭心,中国人民也因此对战争有着更深的理解。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纪念战争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两国人民共同期待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对中日两国来说,“以史为鉴”是对战争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中国人民有着“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脊梁。越是遇到艰难险阻,中国人民越能迸发出坚韧不拔的力量,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华社沈阳8月14日电(记者徐扬)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