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诗远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网连迅 摄
新华网武汉8月19日电(连迅 王哲晗)把枯燥的科学研究化作动人的“诗歌”,把孜孜以求的目标设定在“远方”。湖北大学毕业生周诗远在诗和远方的鼓励下,入校四年间笑对困难、埋头科研,不但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还被保送至厦门大学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2015年9月,周诗远来到湖北大学材料学院进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习,自小爱学习钻研的他一头扎入了知识的海洋。在大一暑假的时候,他放弃休息时间,加入了学院王贤保教授的课题组,在副教授梅涛老师指导下开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倍率性能优化”的前沿研究。
“做研究很枯燥,也很辛苦。”周诗远回忆说,在大学期间除了课堂,更多时候他是待在实验室不停地做实验。周诗远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开始做实验在手套箱里面装电池的情景。手套箱里是无氧无水的环境,他需要戴着手套在里面进行一些很细致的操作,安装一个个很小的纽扣电池。
周诗远说,手套箱里面的手套很厚,自己在安装电池的时候还要贴着皮肤再戴一双手套操作。厚厚的手套完全阻隔了手指对电池的触觉,只能凭着感觉安装。1个,2个,3个......刚开始他安装10个电池有9个都是不成功的,但他没有气馁,继续坚持做下去。熟能生巧,慢慢地周诗远安装电池的速度在加快成功率在提高。他由最开始的三个小时安装20个电池发展到一个小时安装20个电池。
初次的成功增强了周诗远的信心,之后他又陆续承担了有关高电压 LiNi0.5Mn1.5O4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晶面设计、碳基复合材料制备、负极Ca9Co12O28性能改进等多项研究。他还聚焦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专著,请教校内外领域专家,频繁奔波于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材料表征。
在最困难的时候,周诗远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觉得“做研究太难了、太累了”。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他不愿就此前功尽弃,还是选择了坚持。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周诗远暂时放下手中的研究投入其他学习,或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
从高中开始周诗远每天练习英语口语和背英语单词,大学四年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每天七点钟开始学英语,半小时背单词半小时练口语。平时他还常常阅读英语文献,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他连续两年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先后获得武汉市一等奖、湖北省一等奖,他参加湖北省翻译大赛获口译三等奖。
周诗远自小爱好篮球,进入大学亦是如此。“苦恼的时候,疲劳的时候,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所有不快一扫而光。运动过后觉得精神百倍,就像给自己充了电满血复活一样。”周诗远说。由于篮球技术不错,学校和学院有比赛总会邀请周诗远参加,他也不负众望,多次带领球队取得比赛好成绩。周诗远在湖北大学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十佳运动员称号,参加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期间,获得了“湖北省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
湖北大学本科四年期间,周诗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他荣获各类荣誉奖励50余项,其中国家(际)级8项,省部级11项。2019年7月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周诗远被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博连读,师从孙世刚院士(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开始新的科学研究。
“从小学到现在一路走来,有很多人生感悟,觉得科研是我的诗歌,梦想是我的远方。”周诗远说,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和激情。“现在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希望我的诗和远方能和这个时代的需求相顺应,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图为周诗远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网连迅 摄
图为周诗远在实验室和同学一起做实验。新华网连迅 摄
(责任编辑: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