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麟(左三)汤皓栋(左二)父子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和长江救援队小红帽支队年轻的队员艾思屹(左一)、王小芃(左四)一起值班
汤麟汤皓栋父子一起在长江边巡逻值守
汤麟汤皓栋父子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江边劝阻市民不要到深水区域游泳
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展示他和他的团队获得2015年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荣誉证书
长江穿城而过,武汉依江而生。长江,既赋予了武汉人高超的泳技,也养育了武汉人的热心肠。
汉口三阳路江边,长江救援志愿队小红帽支队值守在这里,他们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的第36个支队,60名队员,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7岁。近年来,这个队员平均年龄50岁的支队不断有00后志愿者加入,其中最小的队员汤皓栋是支队长汤麟的儿子,耳濡目染,他也成为了和爸爸一样的志愿者。
由2010年的114名队员发展到目前的38个支队、1871名队员,9年来,长江救援志愿队的队员人数翻了近17倍。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救援,不仅没有让队员们退却,队伍反而不断壮大。
2015年3月,中宣部授予长江救援志愿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其“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一份份荣誉也是沉甸甸的压力和使命,促使志愿队员们再出发。
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志愿者加入长江救援志愿队,目前30岁以下的队员已近200人。从40后到00后,一辈辈武汉人在长江边的坚守,见证着“生命守望”志愿精神的不断传承。
00后队员成为新生力量
“在点滴付出中,体会到奉献的价值”
8月18日,周日,下午6时,一对父子来到三阳广场旁的汉口江滩边,支起小桌、摆上泳圈、拿出喊话器……一系列动作快速而熟练。
这些准备工作,父子俩已做了三个年头。唯一不同的是,那面写有“长江救援志愿队小红帽支队”的红旗,几年来由父亲的手中转到了儿子的肩头。
父亲汤麟是小红帽支队的队长,今年56岁,2010年起几乎每年都参加渡江节。2014年,他和渡江方队的好朋友组织在一块,成立了小红帽游泳队。2017年9月,“小红帽”正式成为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支队之一,值守人群密集的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段。
在父亲的影响下,武汉伢汤皓栋几乎是在江里泡大的。小学六年级时开始渡汉江,初一随父亲渡长江,此后每次参加渡江节总是父子齐上阵。小汤成绩不错,性格独立,不过,在父母眼里,“成绩是其次,首先要做个好人”。
2017年,支队一成立小汤就随父亲加入了长江救援志愿队,成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与队友们一起巡逻值守,守护长江。
孩子这么小就参加救援志愿队,不怕有风险吗?汤麟说,风险自然会有,但长江救援志愿队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风险系数已逐年降低。而且,孩子们的主要工作是值守、宣教,并作为志愿队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年轻人中。
今年17岁的小汤马上升高三了,一般仅周日休息。每周日,他都会和父亲一起去江边值守。发放安全传单、设立江上游泳警戒线、清理江岸垃圾、洗刷江边青苔……忙得不亦乐乎。忙里偷闲,小汤在值守点的小桌上做起了试卷。
“作为学生,学习当然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小汤说,做志愿者,对个人而言其实收获更多。三年时间,他结识了一群无私奉献的人,自己也在点滴付出中,体会到奉献的价值,明白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和小汤年纪相仿的00后队员在小红帽支队还有两人:2017年入队的艾思屹和2019年入队的王小芃。两人是小学同学,都是因渡江节接触到志愿队,时隔多年后在队中重逢。
谈及入队原因,艾思屹说:“一次次横渡长江后,我对武汉和长江有了更深的感情,因为当你真正在长江的波涛里感受这座城市韵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我的家,所以我会想,能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她去做些什么。”
王小芃说:“一次渡江中,一位同行者因胸闷呼救,几名志愿队队员和我一起将他拖上船,这件小事让我意识到施以援手并非遥不可及,我也能做到。”
18日晚8时30分左右,参加值守的队员们将各自带来的食物摆上小桌,便成了一顿晚饭。队员们互相夹菜,一个西瓜切开后询问着“还有谁没吃”——这分明是友爱的一家人。
队长汤麟说,奉献、友善、坚持、热爱,在这里孩子们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队员从114人发展到1871人
“善意比病毒更容易感染人”
小红帽支队不是长江救援志愿队中年轻人最多的支队。
2019年7月4日下午,在武昌长江观景第一台广场,组队不到一个月的长江救援队青春队近百名志愿者在长江前宣誓:“不求回报,不图感恩,用生命守望生命,用大爱守望大江!”
长江救援队青春队领队、队长卢圣春介绍,青春队共有队员104人,由80后、90后和00后组成。有的队员热衷铁人三项,有的喜爱游泳,多因热爱运动与长江救援志愿队结缘,不少队员是目睹过救援队志愿者施救后心生向往而加入。队员们可能入队时间不长,大都未参与过实际救援,但宣誓那天,队员们从各处相聚在一起,牺牲时间精力,在大太阳下说出誓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加入救援志愿队,在大家的心中播下了志愿精神的种子”。
不久前,有20名青春队队员参加了军运会水上项目的保障志愿者选拔。老家济南的卢圣春说起青春队的事如数家珍。1994年来汉参军的他,退伍后留在武汉,在渡江中结识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后,被这群人的热情豪爽和奉献精神感染,于2014年左右加入长江救援志愿队。入队后,他又介绍了几位战友入队,下一步他还计划着把15岁的女儿训练好入队。
在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的办公室里,总队长张建民打开一个档案柜,三层隔间装满了队员的志愿书。
2010年建队时,长江救援志愿队一共114名队员,目前已发展到38个支队、1871名队员,增长了近17倍。
建队之初,队员平均年龄55岁,现在队内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近200名。
除了老武汉人,现在几乎每个支队里,都有和卢圣春一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武汉人加入,“善意有时比病毒更容易感染人”,张建民笑着说,老队员感染身边人成为新队员的事也时有发生。
64岁的郑惠芳是江汉湾支队队长,也是长江救援志愿队建队之初便加入的“元老级”队员。在她的带领下,几乎一家人都成了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80后的儿子从小便学会了游泳,看着母亲在长江边值守,儿子自然而然也成为了队员。
郑惠芳的妹妹,在2018年3月陪同她乘坐火车途中,亲眼目睹姐姐实施心肺复苏,经过十分钟急救将一名突发心脏病的旅客从休克中唤醒,回到武汉后立即跟随姐姐入队。
一次郑惠芳领着5岁多的小孙女去体育馆游泳,有人问郑惠芳会不会游,小孙女立即说:“我奶奶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你说会不会?”逗得周围的人大笑。现在,还在上幼儿园的孙女成了郑惠芳的小跟班,一有时间便跟着她来到长江边,扛着支队队旗,学着奶奶的样子,借助喇叭用稚嫩的声音宣传“不带救生器材渡江很危险的”。
1871名长江救援志愿者一条心
“不让身边的生命从眼前消失”
说起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发展,没人能比总队长张建民感触更深。队部入口的墙壁上,各式各样的奖状、奖证、奖杯摆满了壁柜。
“怀‘人溺己溺’之心,行‘拿命博命’之事。江边值守,无论寒冬酷暑,遇险施援,未惧狂澜惊涛……志愿奉献,已足可贵,守望生命,慷慨赴险,其又何如”,这段2015年长江救援志愿队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的颁奖词,张建民至今仍记得。
一项项耀眼的荣誉在他看来,是压力更是使命。长江救援志愿队黄色的队服,对队员们来说,是自豪更是责任。“穿着队服走在江边,听见呼救就要上,第一个上。常遇见有人把手机掉江里了,循着黄衣服就来找队员”。
2010年前,武汉平均每年有200人在江中溺亡,而自2010年长江救援志愿队成立之后,武汉市的溺亡人数开始逐年下降,如今该数字下降到20人左右。“6月底到8月,全队已救援20多人。”张建民说,数字背后蕴含着全队在专业化上的不断努力。
硬件上,长江救援志愿队从建队时救援器材只有救生圈,到2016年全队普及抛绳包、救生圈、救生杆的“救援三大件”,再到如今队内装配夜视仪、无人机、冲锋舟、桨板。软件上,队员们在值守之余主动加强救援技术学习,全队近200人自费参加了国家应急救援员和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员国际认证等专业应急救援培训,并取得相关认证。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主要工作,也放在了“宣教预防”上,把危险掐灭在萌牙状态——长江救援志愿队的理念中没有英雄主义,没有救援的救援,才是最好的救援。
大量年轻人的加入,一方面带来新鲜的理念和做法,很多新装备新技术,年轻人也适应得更快。另一方面,年轻志愿者就像火种一样,带动更多年轻人了解并支持志愿者活动。
“不变的是每个队员的心。”张建民说,无论新老队员,大家从进队一开始就知道“有风险又没钱”“有钱不就变成上班了吗”“助人的成就感、队员之间的友情、集体的荣誉感,没有哪样用钱买得到”。现在,全队1871名队员一群人、一条心、做好一件事——不让身边的生命从眼前消失。
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项目部负责人范梦文说,长江救援志愿队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015年3月,中宣部授予长江救援志愿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授予其“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称号。近年来,长江救援志愿队队伍不断扩大,专业性不断提高。在长年累月值守江边、挽救生命于危难的救援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的江边救援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全国的志愿服务团队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2019年,长江救援志愿队荣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学雷锋志愿服务支持项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见习记者李慧紫 记者鲁珊 戴旻阳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