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学生仅一人 山村教师刘良华的31年坚守

时间:2019-08-31

从市区驱车一路北行约两个半小时,有武汉海拔最高的学校——黄陂区蔡店街郭河小学刘家山教学点。

8月29日,刘家山教学点的最后一名学生刘宇航来到学校,向老师刘良华交上自己的暑假作业。

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刘家山教学点堪称武汉市最特殊的学校。山村教师刘良华,用31年的坚守,谱写出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坚守山村小学31年

刘家山村是武汉最北端的一个乡村,海拔接近800米,离市区近100公里。

刘良华在刘家山教学点坚守了31年。

51岁的刘良华,是刘家山村人。他的父亲曾在刘家山小学任教20多年。1988年,刘良华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回到刘家山小学任带课老师。

刘良华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刘家山村,进出村子只有一条土路,汽车开不进来,村民去蔡店街赶集要走三四十公里。刘家山村小学,教室也都是土房泥地,雨天屋顶漏雨,满脚都是泥。

至今,刘良华还有20多年前约2000元“收不回来”的欠条。90年代初,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200元左右,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月收入也就百把元,孩子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尽量让更多孩子读书,刘良华和同事们让村民们打欠条,自己拿工资帮家庭困难的村民们垫上学杂费。

“一年往往要垫上三四百元,半年的工资都搭了进去。但为了能让更多孩子读上书,这钱花得值。从刘家山教学点走出了10多名大学生,有高校教师、工程师、医生,学生的成就是我最欣慰的事情。”刘良华说。

是师生更是伙伴

2001年,国家实行农村中小学合并,刘家山小学合并到郭河小学,成为郭河小学刘家山教学点,从6个年级缩减到4个年级,2003年之后缩减为两个年级,高年级学生逐步转到郭河小学就读。

随着村内国家4A级景区——木兰清凉寨景区的打造,刘家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2005年,刘家山教学点迁至新址,教室、办公室都是新修的砖房,电视、宽带等教学设备也添置齐备,教学条件大为好转。

“不少村民家庭条件变好后,搬到了蔡店街,孩子转到街道小学就读,加之高年级学生转到了郭河小学,刘家山教学点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少,还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刘良华介绍,2014年,最后一位同事调至郭河小学任教后,原刘家山教学点就只剩他一人。2017年起,学生也只剩下刘宇航一人,他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在外务工。

即使只有一名学生,刘良华也丝毫不懈怠,每天认真备课,还利用闲暇时间进修了大专文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教室内看到,刘良华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表。一二年级的课程,包括数学、语文、美术、音乐等,都是刘良华一个人教。课余时间,他还会和刘宇航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

“我们不仅是师生,也是一起坚守的伙伴。”刘良华说。

坚守故事仍在继续

坚守山村小学31年,刘良华不仅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有一副好身板。若不是见刘良华清扫教室时双手十分吃力,记者也很难得知,他是一名“二级残疾”人。

“我的双手不能负重,是遗传病,20多年前便确诊了。”他比划说,手腕不能剧烈地上下活动,只能左右使力,擦黑板时,他都是轻轻地左右擦拭。

今年一开学,刘宇航便要到郭河小学继续就读三年级。“最后一名学生也走了,您是否还会坚守刘家山教学点?”当记者问及此问题时,刘良华笑说:“只要村里需要,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蔡店街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已没有小学生在刘家山教学点就读,教学点可能改设为幼儿园,也可能让刘良华调至郭河小学,继续和刘宇航做师生。

刘良华的坚守故事,仍在继续。记者 黄磊 通讯员 邱舒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湖北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
  • 下一篇:2019全球绿色低碳“蓝天奖”揭晓 武汉获“先锋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