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江夏区黄家湖畔,碧水环抱的武汉军运会运动员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9月10日,武汉市召开“礼赞新中国 喜迎军运会”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武汉东湖最大子湖郭郑湖已连续6个月保持Ⅲ类水质。其中今年3月,郭郑湖40年来首度监测到Ⅱ类水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为保证军运会期间涉赛水体水质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左右岸大道、城市阳台、江滩景观提升、沿江建筑立面整治、码头岸线整治、桥梁美化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滨江景观效果不断提升,塑造出武汉美丽的水岸线。
1-8月,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均值均达到II类,优于国家考核目标。
美丽武汉,正加快向国际知名滨水生态绿城这一目标迈进。
滨水绿城 规划先行
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2017年以来,该局先后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综合规划》《武汉长江主轴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武汉市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综合规划》在战略层面,将水作为城市赶超发展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一核两轴、六楔百湖、蓝绿融城”的空间框架;在系统层面,提出“以水定城、以水润城、以水优城”三大策略,构建高效的城市水安全保障、开放连续的蓝绿网络和功能多元的滨湖功能区等三大体系;在实施层面,以“四水共治”为切入点,空间上聚焦“黑臭水体、低洼易渍、大湖周边”等重点区块,时间上衔接“四水共治、城建计划、绿水青山”等行动计划,围绕“护蓝、优绿、理岸”,形成四大计划和若干工程。
《武汉长江主轴总体规划》则以“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为愿景,形成“1+6”的成果框架,1个总体规划,定位远期目标,6个近期专项规划,包括:“左右岸大道”规划、“江滩景观提升”规划、“城市阳台”专项规划、“长江主轴码头及岸线整治”专项规划、“长江主轴沿江建筑立面整治”专项规划、“长江主轴桥梁美化”专项规划。
污染防治 考核奖惩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市先后印发《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及年度工作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考核评价办法》《长江汉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等。每月对纳入国家考核的水体断面水质进行通报;每双月对全市主要河流、重点湖泊以及主要河湖长制水体断面水环境质量进行考核通报。以严格的考核通报手段,督导全市水环境治理改善持续发力。
同时,持续开展重点水体现场巡查工作,以明查、暗访、督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持续摸排全市各主要河湖水体,及时发现水环境管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通报、督办等,对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据介绍,长江、汉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为全国首创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该办法精细化划分长江、汉江沿线各区管护职责,定期对长江沿线各区13个跨区断面和汉江沿线各区6个跨区断面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确定跨区断面水质改善或下降比例,实行水质“改善奖励”“下降扣缴”的生态补偿奖惩措施。
2018年度,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8个区共计罚款1100万元,7个区共计奖励400万元。目前,长江、汉江水质均稳定保持优良水平,今年1-8月,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均值均达到II类,优于国家考核目标。
黑臭水体 攻坚治理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今年5月15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对武汉市组织开展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轮)工作,重点对黑臭水体进行暗访督查。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向武汉市人民政府反馈强化监督发现问题,无涉及黑臭水体治理方面问题。
2018年,武汉市全面排查出65个黑臭水体,并成立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为双指挥长的黑臭水体整治攻坚行动指挥部,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当年底,完成61个水体的截污、清淤主体工程,达到消除和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比例为93.85%,并将结果上报至生态环境部。
2019年以来,武汉市继续推进未完工水体整治工程,完善已基本完工水体的各项配套措施。截至8月底,全市65条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结合定期水质监测数据,除个别水体少量监测点位个别数据未达标外,已基本达到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目标。
目前,武汉正以黄孝河、巡司河、机场河为抓手,开展流域性规划编制和管网排查工作。记者 汤炜玮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