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受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UNSCTD)与国家科技部委托,“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和孵化器运营管理技术培训班”在光谷武汉未来科技城开班,为期两周。
讲台下的20名“洋学生”,来自安哥拉、博茨瓦纳、喀麦隆、多米尼加、尼泊尔、尼日利亚、斯里兰卡、南非、泰国、乌干达、蒙古、塞尔维亚、印度尼西亚、也门14个国家,全部为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成员国,不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这是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与国家科技部连续第二年将该培训指定在光谷举行。承接单位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韩道介绍,去年这些国家曾派过一批人员来学习,班上级别最高的是乌干达科技创新部部长。“中国光谷在海外很有知名度,许多学员对这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感到惊叹。”他说,培训班大部分学员都是所在国家的科技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迫切希望向中国学习的创新经验是科技园区规划、科技政策创新和孵化器管理等方面。
南非创新中心高级经理凯勒布吉勒介绍,该国有120多个孵化器,但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对接上,还需要有更多经验来借鉴。“特别是关于孵化器、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乌干达科技创新部司长巴西尔·阿杰尔说,这能给乌干达的科技创新提供借鉴样本。
据悉,此次培训涉及12门课程,光谷将安排政府工作人员、大学教授、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等不同领域的授课者,系统介绍国家高新区建设思路与东湖高新区发展历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大企业内部创业孵化器建设思路、大学科技园建设思路与典型案例、创新人才支持政策与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经验。
链接
30年科技创新经验走向海外——
联合国官员写给光谷的一封信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韩道办公室墙上的一个相框,装着联合国技术与后勤司司长沙米卡·N·西里曼的一封信。
信中写道:“我写这封信,是为了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创新政策管理与孵化器规划班的组织和举办所作出的贡献。许多参与者高度赞扬课程的实用性、实地考察和与从业者面对面环节。参与者们收获了友谊,并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希望通过你们的培训班,让这些经验惠及更多国家。”
联合国官员两抵光谷“站台”
“这封信于我们而言,是友谊,也是信任。”韩道说。
30年前,光谷的起源曾经历“第三次浪潮”的冲刷,深受硅谷影响,并在这些年不断向美国、以色列等创新国家,以及北京、深圳等创新型城市学习。经过30年的探索,光谷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创业模式,许多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除了光纤光缆、智能手机等走向全球的“光谷造”,光谷的科技创新模式,也悄然“漂洋过海”。
9月16日,沙米卡女士时隔一年,再次从联合国赶来,登上了光谷的演讲台。
她说,现在全球正致力于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全世界非常多的经验都显现出,科技园、加速器、孵化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需要这样的孵化器帮助他们建立和其他社会人员或社会组织的联系,比如说和产业和院校的联系,这样创新合力才能真正被集结和发展起来。“在未来两周,大家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光谷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大家能把光谷发展的成功做法用在自己本国发展当中,基于自己本国实际情况来举办卓有成效的促进经济、区域发展的活动,通过互相协作,产出一些可以真正落地到本国土壤中的产业或创新发展规划。”
市场换技术,技术换市场
2012年,武汉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在光谷成立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赋予它的使命是“顶天立地”。
顶天,需要在光电子领域突破更多“科技无人区”;立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把更多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7年时间,光电工研院做了3件事:科技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信息资本化。
截至目前,累计孵化110多家企业,总估值超过40亿元。发起成立育成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立项项目120个,投资金额超过5800万元。推动34项科技成果成功转移转化,转化价值超过2.9亿元。
去年10月底,光电工研院首次发布《全球化发展战略规划》,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生态,一方面拿市场换技术,另一方面拿技术换市场,推动光谷形成光电子的全球创新网络。
光电工研院近年一直保持着与新加坡、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合作,加强联合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互动,输出光谷光电子的科技产业与创新能力。
韩道表示,“一带一路”是光电工研院国际化布局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产品的合作,还有创新方法、科技和产业的合作。
“科技创新一定是全球化的。”他说,中国光谷要做“世界光谷”,科技和产业无疑是融入世界创新的重要通行证。我们希望,未来把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国际化人才和市场机遇带到光谷,实现转化,再让光谷产品返回国际市场。(记者李墨、通讯员严天凤)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