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名楼名博大江大桥 壮美武汉让中外记者惊叹

时间:2019-10-26

中外记者在黄鹤楼上观赏长江大桥及周边景观。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稀世珍品,呈现悠久灿烂的荆楚文化,引人入胜;黄鹤楼矗立于蛇山之巅、俯瞰大江东去,远眺长江上的座座大桥,见证古今交错的城景变迁,雄浑壮丽……25日,“军运会城市采访线”活动来到古城武昌,100名中外记者登名楼、观名博,聚焦“博物馆之城”,近距离触摸聆听武汉故事。

融入黄鹤楼元素的纸扇颇受外国记者喜爱。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摄

登黄鹤楼观武汉三镇全貌

流传千古的风景与时代发展变迁尽收眼底

“登上黄鹤楼后,我对武汉的了解更加全面了。”25日上午9时许,来自尼泊尔的记者Iswar Shreshta与同行们一起开启了登千年古楼之旅。凭栏远眺,他指着远方依稀可见的晴川桥,“你看汉江和长江将城市分成了三个部分,蛇山、龟山、大江、大桥,再加上此处的黄鹤楼构成一幅山水图,风景如画。”

25日,天公虽不作美,下起了些许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媒体记者黄鹤楼之行的兴致。大家随着导游的指引拾级而上,黄鹤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城市气度在国内外客人面前展露无遗。不少记者纷纷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壮观景象。

据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蜚声近两千年,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自古就是“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江城形胜。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声名远播。

中外媒体记者伫立黄鹤楼楼顶,俯瞰城市山水美景,感慨不已。Gary Sheftick来自美国,他说:“登楼望远,眼前滔滔江水滚滚而来,脚底高楼大厦层层叠起,车流密密麻麻,远处立交桥四通八达,这个城市太繁华了。”说话间,一列火车从长江大桥处飞驰而来,从黄鹤楼旁呼啸而过,同伴James Kever惊呼,“看,火车从桥底跑过来了,太惊艳了!”

Gary Sheftick极目远眺,除了大桥这座公铁两用的长江第一桥,他还看到了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了解到武汉长江上有11座桥后,Gary Sheftick告诉记者,他来自匹兹堡,在流经匹兹堡的三条大河上也矗立着上十座桥,“武汉和我的家乡很相似,有一种亲切感”。

武汉古今交错的城市景色让芬兰记者Katrina Carlson印象深刻。她说:“登上黄鹤楼后,我感受到了千年古城的厚重文化气息,同时也有一种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带来的震撼力。”

曾侯乙编钟让观者赞叹不已。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听编钟演奏、赏国宝文物

“博物馆是我认识武汉、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华夏腹地,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早已成为展示这一地域文化的窗口和地标。此次,湖北省博物馆让媒体记者们近距离触摸悠久、灿烂的荆楚文化。

据介绍,该馆筹建于1953年,位于东湖之滨,是全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

该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编磬,让中外媒体记者叹为观止。

全套65件仿制曾侯乙编钟表演和舞蹈表演一下子把大家带入充满古韵的世界。“当我观看表演时,我是以现代的审美和感知看待编钟。但当我真正走进博物馆了解一段历史,走进展厅聆听曾侯乙的故事,近距离观看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编钟,我浑身泛起了鸡皮疙瘩,太震撼了。”来自乌克兰的Alexander Shevchuk说。

在讲解员带领下,中外媒体记者先后参观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珍贵文物。Butmalai Victoria来自摩尔多瓦,参观结束后,她告诉记者博物馆之行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让她领略了武汉、湖北厚重的历史,回到古代中国楚文化鼎盛的年代。

“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太重要了,”Alexander Shevchuk说,“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讲,湖北省博物馆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了这座城市,是我们认识武汉、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但对于本地人来讲,博物馆可以激发他们的身份认同感、自豪感。”

据悉,武汉自2013年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近年来武汉市博物馆数量迅猛增长,现有博物馆118家。其中,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都较为有名,体现了武汉历史文化的厚重。

芬兰记者写下生平第一幅毛笔字“你好武汉” 。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摄

尼泊尔记者用毛笔创作画作“友谊”。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摄

 

 

结构雄伟细节完美

外国运动员直呼武汉桥梁 “一座比一座漂亮”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谦 韩玮)25日上午,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登上了黄鹤楼,在楼顶远眺龟山电视塔和滚滚长江,看火车从长江大桥上呼啸驶过。

    来自奥地利的体育摄影记者Christian Walgram这几天关注到武汉有很多桥,他说这些桥一座比一座漂亮,结构雄伟,非常美。

    巴西代表团帆船项目领队Bernando Campoa表示,他非常欣赏武汉在长江上建设的大桥,每当经过这些桥梁时,他都会被桥上的美景所震撼。“尤其是每到晚上桥上灯火辉煌、璀璨夺目,把桥梁建设得这么好,意味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很高。桥梁上还设置了通行专用道,细节设计非常完美,经过这些桥梁时,体验非常棒”。

    每天负责接送运动员来往于军运村和场馆的省客运集团司机柯方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负责开行的线路,每天都要经过白沙洲长江大桥,这几天天气很好,过桥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杨泗港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每当大巴开到桥上时,都可以听到运动员发出的惊叹之声,透过后视镜发现他们都在欣赏两岸风景。

    作为司机,柯方红平时要穿梭在武汉大大小小的桥上,他深深为这些桥感到自豪。“尤其是晚上,灯光秀亮起来的时候,从桥上看两岸太壮观了。这次能接送这些运动员穿梭在武汉的桥上,让他们感受武汉桥都的魅力,感到很荣幸”。(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通讯员邹芬)

    链接>>>

“桥都”武汉,在世界建桥舞台闪耀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过桥成了武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阶段,武汉长江上已建在建桥梁达11座,汉江上已建在建桥梁达8座。

    不仅在武汉,把目光拉到更远处,会发现,国内外处处活跃着武汉“建桥国家队”的身影。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横跨珠江两岸的虎门二桥通车、中马友谊大桥的通车、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修建、在“建桥禁区”建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都离不开武汉建桥军团的力量。

    从“一桥飞架”到十桥畅通

    前不久刚刚通车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双层悬索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实现了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施工以及原材料的全部国产,非常了不起。工期在国际同规模的工程上是最短的,美国同类型悬索桥修了9年,日本用了8年,我们只用了4年。”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杨泗港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介绍。

    如今,桥梁已成为武汉的金字招牌。1957年,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隔38年后的1995年,开通第二座大桥——长江二桥。此后,武汉建桥提速,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白沙洲大桥、武汉军山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联通三镇。

    中国桥梁90%原创技术来自武汉

    武汉这10座长江大桥,几乎每座桥都站在时代“高峰”。钢桁梁桥、斜拉桥、悬索桥,单层公路桥、双层公路桥、公铁两用桥,国际橘、金秋黄……各种桥型,多种功能、色彩的大桥聚集武汉,让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桥之都”。

    从勘察设计、施工建造、桥梁材料装备研发制造、桥梁监理,到桥梁维修养护、健康监测,桥梁全生命周期所需的要素都可以在武汉解决,可以说,武汉有着全国最全的建桥产业链。

    世界设计大型桥梁最多的设计院中铁大桥院、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中铁大桥局都在武汉,还有铁四院、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中铁七局、武船重工、武汉桥科院等众多生力军。中国桥梁90%原创技术都来自武汉。武汉有一批桥梁专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还有相当多年轻有为的桥梁设计师。(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韩玮)

花絮>>>

在黄鹤楼上练毛笔字 外国记者写下“你好,武汉!”

登上黄鹤楼后,眼尖的外媒记者们发现楼里竟还摆放有“中国玩意”笔墨纸砚。来自芬兰的记者Katrina Carlson饶有兴致地拿起毛笔,模仿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书法创作的动作,“我想写‘Hello Wuhan’”。对照着工作人员找到的汉字“你好,武汉”字样,Katrina Carlson认真地练起了书法,一撇一捺写下生平第一幅毛笔字。她告诉记者,武汉是一座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古典和现代的融合、历史和发展的碰撞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到武汉后,我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更是让我感动”,尼泊尔记者Iswar Shreshta突发奇想,借用黄鹤楼里的纸笔,画了一幅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也是中尼友谊的见证,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友谊’。”他说。

中国古典小物件惹人爱 纸扇成为受热捧礼物

来到历史悠久的江城,为亲朋好友带些有特色的“武汉礼物”必不可少。

James Kever来自美国,在黄鹤楼公园,他一眼相中了平安铃和纸扇,一口气买了两个平安铃、四把扇子。“平安铃设计类似黄鹤楼的翘角飞檐,仿佛是黄鹤展翅欲飞,寓意为平安幸福,我准备送一个给朋友,留一个挂在家里带来好运。”

James Kever此番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但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课,他说:“中国有着浓厚的扇文化底蕴,历史上中国也曾被称为‘制扇王国’。不同风格的纸扇上融入黄鹤楼这样的千古名楼,我非常喜欢。”纸扇对于来自突尼斯的记者Rachid Bouhoula来说,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他说:“我和我的妻子都喜欢中国文化,我妻子前不久买了一件中式裙子,我想古典的中国服装,配上古韵的纸扇将会更美。” (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通讯员邹芬)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湖北沙洋:“三校一网”打造平安后港
  • 下一篇:2019年武汉设计日暨第五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将于11月1日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