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武汉出现互联网智慧法庭 市民在家就可打官司

时间:2019-11-02

“道交网络法庭”审判现场 记者万勤 摄

11月1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首次进入蔡甸法院互联网法庭直播“道交一体化”智能审判,却发现了不同以往法庭的一幕,当事人不是出现在法庭的原被告席上,而是出现在大屏幕上,这里没有以往法庭那种剑拔弩张的辩论,只有书记员飞快敲击键盘声和麦克风里传来法官与当事人视频审案的对话。

互联网审案,法官当事人四地同时在线

一个显示屏,一个法官,一个书记员,一根网线,将身在蔡甸法院的法官、远在100公里以外的汉川被告,和两位在武汉中心城区的原被告代理律师相连。

这是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讼的庭审过程。今年4月17日20时30分,被告何某驾驶小汽车与原告王某在蔡甸汉阳大街发生交通事故,致67岁的王某受伤。

王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向被告何某及其车辆保险公司索赔,于2019年10月25日在蔡甸法院立案。

11月1日上午9时30分,互联网法庭依然威严,法官胡思法槌一响,此案正式通过互联网法庭智能审判平台开庭。

显示屏显示,家住蔡甸的67岁的王某因受伤不便并没有出现,他的律师秦先生全权代理出现在网上,年轻的何某则戴着耳麦在显示屏上一脸轻松。

法官胡思通过智能平台查看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按照庭审流程依次询问两位代理律师及被告是否存在异议,整个过程与普通庭审相差无几,只不过全部在互联网上公开进行。

胡思表示,此次案件审理过程,各方当事人均不需来到现场,可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线参与质证及庭审过程。而此次庭审结果,在被告线上提供了其他补充材料后,也可进行线上判决。

此案审理结束前,法官询问原告和两被告是否愿意调解,原告律师和被告保险公司律师均表示愿意调解,但被告何某表示不愿意调解,同时原告表示将会提供新的证据。

没有剑拔弩张,三方心平气和,通过互联网各自表达自己的诉求。

10时30分,法官限定原告7天内补充提交新的证据,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法官则根据现已查明的事实判决。

从线上立案,线下起诉、应诉,到线上开庭,总共只用了七天。法官胡思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原本每次庭审后,都需花费两小时写好审判文书,并且需要多人进行校对,校对时间长达两日。如今通过智能审判平台,每次审判结束都可自动生成审判文书,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改即可。

被告代理秦律师也在线告诉记者,今天是他第一次参与线上庭审,相较于往日早起赶往法院,节省了很多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此次案件,全程无需来到法院,当事人也可通过个人窗口进行提交证据,所有证据均可线上查看。蔡甸法院此次革新也让律师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道交智能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路

蔡甸地处武汉西大门,随着经济社会和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辖区内私家车增速迅猛,各省往来货运物流车辆逐年攀升,跨省交通事故也频发、多发。

道交案件成为蔡甸法院审理的一大民生案件,每年该院审理民刑道交案件700余件。

案多人少、道交纠纷审理周期长,与处理道交纠纷群众需多点多线往返奔波之民生问题的交错叠加,蔡甸法院在公安交警、司法行政、保险、鉴定、医院等部门和机构的配合帮助下,打通高效审理道交纠纷的“高速路”,历时一年推行“道交一体化”改革,致力于开启“绿色通道”,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阳光化、便捷化处理。

蔡甸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涂素芳介绍,历时一年的探索后,法院先后实现一网通办及一站式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调解申请290件,处理完毕248件,诉前诉中共调解成功195件,涉及赔偿金额2800余万元,通过“多元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0余万元。

据了解,自蔡甸法院道交智能平台10月17日优化上线后,已处理了4起案件。

涂素芳表示,道交审判团队致力于实现“简案速审、繁案精审”,大力提升审判效率。对于部分当事人自愿放弃答辩期的简易案件,蔡甸法院可实现当天开庭审理,对于外地当事人和不便到法院参加庭审当事人,可进行网络在线庭审,最大限度地给与当事人诉讼便利。通过这种机制运行,道交案件平均结案周期缩短35天,道交案件服判息诉率95.6%,上诉二审案件无错误发改情况。

自助法庭原被告上线只需三步走

上线步骤

第一步

在线注册登录

第二步

通过人脸识别等大数据手段进行实名认证

第三步

线上提出

起诉智慧法庭还有这些智慧

  从发起诉讼到进入调解,再到法院立案更简单

·无需当事人到场

·全流程电子签章线上盖章

·法官线上签字

案件审理更公开更透明

·后续在线答辩、在线举证质证、庭审、阅卷、调解、宣判等多项诉讼功能都可在网上进行,一键搞定

·构建全流程、网格化的诉讼体系,全程网上处理

·运用同步语音转换、智能机器人、文书自动生成等技术,让案件审理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法官工作更高效

·在交通案件庭审过程中,大数据算法会根据知识图谱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要素进行识别,将争议点进行有效提炼后再呈现在法官面前

·在法官认定证据时,大数据会根据算法推送类似案件供法官参考,提升法官工作效率

记者万勤 实习生黄璐 通讯员刘辉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放弃清华和中科院 学霸双胞胎兄弟留汉搞科研
  • 下一篇:全媒直击,世界爱上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