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秦天宝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第五任所长。这家研究所由著名法学家韩德培于1981年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率先成立,如今已是中国环境法学顶尖研究机构。作为掌门人的秦天宝倍感责任重大。三年来,为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他坚持在办公室站着办公。
一天站10多个小时办公的秦天宝,从解决“中国问题”出发,向世界分享中国环境保护方案,讲好中国环境法治故事。
秦天宝教授在办公室。
站着办公,让自己有一种紧迫感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两边的书架直顶天花板,一张半人高的办公桌摆放中间,唯独没有办公椅。“我喜欢站着办公,对自己有一种紧迫感,工作效率反而更高。”秦天宝说。
2月25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见缝插针,将刚刚走下电视录制现场的秦天宝教授“截”在办公室。“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踢足球,但因为太忙,早就停了多年。”秦天宝自诩是个无趣的人。这次之所以上电视,是因为今年4月15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秦天宝是参与制定者之一,他觉得有必要配合宣传这部法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意义重大。
秦天宝教授的忙,其博士生胡常峰深有体会。他说秦教授从国外讲学归来,常常不倒时差就直接进教室上课。为保存体力,秦天宝养成了上车就睡觉的习惯。整个春节期间,秦天宝响应号召没有回老家徐州过年,但一刻也没闲着,一直在研究今年5月即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中国于1992年率先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不断完善国内法制建设,为各国履行公约提供了范式。”秦天宝介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出台并且修订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50余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得到立法、司法确认,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2019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发布,成为中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地方性法规,具有开创性意义。
秦天宝表示,通过完善国内法制来推动《公约》的履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担当,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立足“中国问题”甘把冷板凳坐热
1998年,从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本科毕业的秦天宝,原本报考该校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去了国际环境法专业。“当时国际环境法是冷门,那个时候也没多少人关注,愿意学习这个专业的人很少。”秦天宝觉得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决心在环境法领域走下去,在导师王曦教授的引导下,开展了系统的前瞻性研究。
“十年甘坐冷板凳”,秦天宝最终把冷板凳坐“热”,走在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时代前列,并从国际环境法切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环境法学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从国外舶来并继受国外相关理论资源和法制经验,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中国环境法学应当从环境法治的‘中国问题’出发,解决中国环境法治的特有问题、建构中国环境法治学术体系和制度体系。”秦天宝说。
他认为,与西方国家社会转型渐次发生、环境法代际呈现不同,我国是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尚未完全实现的时候,部分地区和领域就开始进入后工业/风险社会。这使得我国环境法的发展面临着双重社会转型的同时挑战,我国环境法需要具有同时回应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环境问题的兼容性,环境法的法律理念、原则、制度以及实施机制需要动态地、整合地回应这些挑战。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秦天宝参与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行政诉讼法》(公益诉讼条款)等10余部环境资源法律的起草、论证或调研工作,还牵头起草《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草案)》等。
我国环境法学研究曾一度存在“重环境污染、轻自然生态”的倾向。秦天宝自2000年即开始对较为“冷门”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法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产出了较为丰硕的原创性成果,他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国家公园、生物安全等自然生态保护问题的诸多立法咨询意见和建议也被相关主管部门所采纳。
参与国际谈判,发出“中国声音”
2014年和2016年,秦天宝以中国代表团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谈判。2016至2019年间,他再次以中国代表团法律顾问的身份,多次参加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BBNJ)国际协定谈判预备委员会和政府间大会谈判。每场国际活动,秦天宝都极大热情投入,准备对案,受到了代表团充分肯定。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基于秦天宝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较大的国际影响,主动提名他担任《名古屋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副主席。在秦天宝看来,虽然副主席是以“独立专家”的个人身份来履职,但委员也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个人身份履职的背后还是国家,从某种意义来讲,个人的协调能力、专业知识、言行举止等,都代表了国家形象。”
任职期间,秦天宝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关切和具体国情展示给各位委员,争取他们的理解和认同。他曾多次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聘为官方报告的审稿专家,他纠正了报告中关于中国部分的过时、片面甚至是错误描述,补充了中国在环境治理与法治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就。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秦天宝先后参加了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以及欧美多家大学主办的多场国际会议,他在会上阐述了中国政府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向与会代表全面、客观、立体、真实地展示我国负责任环境大国形象。“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环境法学人声音,讲好中国环境法治故事义不容辞。”秦天宝说。
(秦天宝简介:秦天宝,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生态环境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武汉大学文科杰青学者、珞珈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基地主任),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首届“全国优秀法律顾问”。曾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挂职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现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水利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法学刊》杂志主编。)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蒋章)
【编辑:付豪】
(作者:杨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