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没有太多的华丽言语来形容,因为他们很普通,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今天,就和我们一起走近基层科技工作者——许贤平。
红网时刻张家界6月9日讯(记者 张红)“医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份职业。”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副主任许贤平说,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自踏入医学院校大门之日起,就一直遵守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以解除他们所受的病痛之苦。
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学习及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判断分析能力,许贤平在大学期间即熟练掌握临床医学各科的基本理论及各项操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仅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对复杂疑难危重病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广受患者的好评和赞扬。
读硕期间,所学专业为神经病学,由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复杂,这个专业也是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在导师给出了大概的研究方向为偏头痛后,剩下的只有靠许贤平自己了。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领域,没有任何基础,也有没有太多的提示与交流,许贤平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和教研室查阅图书文献,有时候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最后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大致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案。
由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研究也有其自身特点,不能通过纯粹的理论假设和推算得出研究结论,必须要在自己的研究对象患者身上做试验,而且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病例作为统计样本,以减少误差,从而发现潜在的客观规律,这又是摆在许贤平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与那些偏头痛患者沟通并详细解释后,大多数患者愿意抽血做试验,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收齐了200个患者的血DNA标本,最终顺利完成实验,发现了离子通道障碍和五羟色胺转运障碍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之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然而,许贤平虽然初始入道即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但自己的内心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神经病学领域还有很多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还有很多的医学谜底需要人去揭开。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
卒中救治是一场“生死时速”,大脑一旦缺血,脑细胞会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因此,脑卒中急救每提早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190万个脑细胞。
当看到脑卒中这种高发病危及着很多人的生命时,他毅然决定读博继续自己的研究之路,为那些卒中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办法,以减轻他们的病痛。
虽然有前面的研究经验,但开展脑卒中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在大白鼠身上做试验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构建脑卒中动物模型、取脑组织做分子生物学实验、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尝试,边看边摸索,由陌生到熟练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脑力和体力的巨大消耗。一头扎进实验室到天黑是家常便饭,有时别人睡觉了还要挑灯夜战,正是这种日以继夜的坚持才最终使脑卒中的实验取得成功。发现了转录因子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如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是医疗科技工作者们科研创新的目标与动力。来到张家界后,看到相当多的脑卒中患者饱受病痛折磨,有的甚至失去生命,他的内心很受震动。于是在行医的同时仍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研究者的使命,要用自己的研究经验为这些患者做些事情。现在正在开展脑血管支架用于重型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以挽救这些病危患者的生命。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域接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在医疗方面,科技使得更多疾病得到治疗,为医生治病带来便利,也为患者带来希望。
“医学在全世界是一道难题,学医难,医学研究更难,正如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黑暗中徒步前行,需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和障碍,也需要强大的意志和坚定信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许贤平说,“对于我来说,医学研究是一趟充满艰险的旅程,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