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走基层演出。
红网时刻6月11日讯(通讯员 肖星群 吴业平)6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涟源湘剧”成功入选。涟源湘剧扎根深山,服务基层,是梅山地区仅存的湘剧艺术团体,凝聚着山区群众的丰富情感,是湘中人民的精神食粮。
湘剧又名长沙湘剧,是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涟源湘剧与长沙湘剧同源异流,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较多创作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剧目体系、声腔体系和行当体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丰富了湘剧艺术的表现形式。
涟源湘剧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清朝康熙年间渐成气候,历史相当悠久。涟源湘剧贴近时代、生活,通俗易懂,演出剧目反映劳动人民诉求的较多,演出艺术融合独特的梅山武术、冷江傩戏、湘中曲艺的艺术成分,不少剧目的歌舞、做打片段为当地民众节庆、婚丧、乔迁、酬愿等习俗活动和现实正能量传播所利用。表演风格粗犷、火爆;声腔高亢,野味浓郁;伴奏音乐吸收民间打击乐点子和丝竹弦声;台词白口方言俚语,节奏铿锵;特制“罗口”水袖,抓、抛、抖、转、挽,极尽变化;“净、丑”脸谱,手指勾画,有“近看一盘渣,远看一朵花”之特色;表演技艺注重手、眼、腿的表现,突破程式,自由跨行。布景道具虚实相生,两根竹杆似为以轿代步;两个圆盘象征车轮滚滚。专家誉为“简单独持”“小巧灵动”的新创程式,深受观众喜爱。
进京演出。
该项目属于扩展项目,保护单位是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多年来,在当地政府对涟源湘剧的关怀和扶持下,涟源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通过对湘中地区互相影响、渗透交融的巫傩文化、汉儒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儒道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进行全面挖掘、收集和整理,借助视频音像、剧照图片、实物展示、文字阐述等材料汇总,提出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
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原涟源市湘剧院)成立于1950年, 现有演职人员55人。其创作生产的湘剧《热土忠魂》《篾匠闯兵营》《桃李争》《兵妈妈》等剧目荣获湖南省田汉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双百场演出奖。剧团曾连续三届九年被评为全省好剧团。2009年,涟源湘剧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该中心被评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为让涟源湘剧的“荣光”不断闪耀,中心主任周钟鸣带领班子成员、非遗传承人、退休老同志及剧团业务骨干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挖掘和设计、布局。通过抢救、整理,将实物与文字、图片、蜡像、微缩场景及影像进行展览和展播,展示了涟源湘剧的历史历程、艺术成果、传承价值、创新发展等内容,成为湘中旅游的一个新去处,亦成为中小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地。
湘剧演出海报。
新编历史剧《烧车御史》“背后的故事”,更是体现了涟源湘剧人的艺术追求。2015年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经过3年筹备,十易其稿,干部职工自筹启动资金90万元,创作排演的《烧车御史》一经推出,“艳惊四方”,先后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湖南省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7月,《烧车御史》代表湖南参加由中宣部、文旅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中国评剧院大放光彩连演2场,获得现场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誉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新编历史反腐题材”优秀剧目及“小剧团大作为”之称。同时,《烧车御史》“晋京演出”获评娄底市十大新闻事件,获评“中国好戏”2019年度优秀作品。
走进涟源湘剧非遗展厅,一种浓郁的地方戏曲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历史悠久的老照片,一个个别具一格的传统剧目,一件件发了黄的蟒袍大靠,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彩画面,彰显出一个古老剧种的原始性、厚重感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