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祁阳:“非遗”传承进校园 传统文化绽新芽

时间:2021-06-11

红网时刻6月9日讯(祁阳站记者 汪钦)今年以来,祁阳市文化馆积极发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音乐教师举办了2期“非遗”培训班。在这些音乐老师的带动下,各个学校都响起了“祁阳小调”的旋律,让传统文化绽放了新芽。

“祁阳小调”,是衍生并流布于湖南祁阳的一种民间曲艺,基本唱腔是从山歌、灯调、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它是一种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曲调欢快优美,地方风味浓郁,雅俗共赏的调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明末清初时,“祁阳小调”演唱已广为流布。“祁阳小调”有传统曲目150多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编“祁阳小调”曲目50多个,很受群众欢迎。2010年5月31日,成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刚需”,民间对传承和发展“祁阳小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培训一批优秀的青年老师,激发学生们对“祁阳小调”的热情和兴趣,成了今年祁阳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亮点。

自“祁阳小调”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已对近6000余名学生进行传唱,并配发了教材和学习道具,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与互动,知行合一,推动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了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孩子们对祖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非遗文化,更体会到了作为当代年轻人文化传承的责任。今年以来,祁阳市文化馆和各个学校利用“祁阳小调”的唱腔,结合现代舞美艺术编创的节目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使“祁阳小调”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更强的时代活力和艺术价值。

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爱英认为,市文化馆组织开展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祁阳小调”授课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祁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根植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很好地推动了“祁阳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 上一篇:祁阳:“红色车厢”成市民学习党史的流动课堂
  • 下一篇:永州市3家机构获评全省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