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不久的火宫殿市府店在这个端午假期生意爆棚。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摄
来长沙旅游的小周表示,这个标志性的墙面是外地来长游客必“打卡”的点。 受访者供图
这个端午小长假,长沙仍然是热门出行城市。走在热浪袭人的长沙街头不难发现,有人排队一小时有余,为的是打卡湖南省博物馆;有人排队几十分钟,只为在IFS与网红Kaws合影一张;更有不少网红餐厅人气旺盛,排队取号等位的有数千桌。
景点打卡、餐厅打卡、民宿打卡……这种旅行体验,逐渐成为了假期的一种标志。玩了哪、吃了啥,都要“晒出来”,记者发现,利用打卡构建社交形象、记录生活逐渐成为当下众多年轻人出门游玩的重要动力。
“打卡式旅游”逐渐兴起
这次来长沙旅游前,26岁的蒋意已经提前在小红书、蚂蜂窝等App上收藏了别人的攻略。“我会仔仔细细地将自己要去哪些地方、品尝哪些美食都列在手机里。”他告诉记者,“比如岳麓山上有个滑道、文运街里有个苍蝇馆子,不去搜索别人的经验,真的可能找不到这些地方。”在蒋意看来,“打卡式旅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把人家分享的好玩的、好吃的记下来,不仅能快速熟悉这个城市,旅游也不会像‘没头苍蝇’,去过以后,我同样会将体验写出来,供网友参考。”
“打卡式旅游”似乎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少年轻人以到达旅游景点为目的,并拍下图片、视频发到网上,随时记录出行过程。尽管有人觉得,“打卡式旅游”体验感不足,只是个形式,但也有市民认为,“打卡式旅游”的兴起本身就有合理性。
“我确实是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度游玩。”在长沙从事软件工作的王林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打工人”,忙碌的工作不允许他开展“沉浸式旅游”。“工作3年了,每年只有5天年休假,有时候法定节假日也得轮流值班,能去别的城市快速玩一次已经很开心了。”同时,他觉得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打卡,“我们对游玩的城市来说也仅仅是一个过客,要真正地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除非能长久地扎根在当地,去感受、去观察。 ”
拥有“深度游”时间的中老年人又怎么看待“打卡式旅游”呢?今年快60岁的易老师是长沙一名中学退休教师,退休后,她喜欢和老伴一起到处旅游。在她看来,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感受旅游地的文化和美丽,对于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式旅游”,易老师的态度也很包容:“选择何种出游方式都是每个人的自由,旅游嘛,只要开心就好,年轻人时间和资金都有限,‘打卡’也蛮好。 ”
“晒图式住宿”成新风尚
在朋友圈“打卡”晒图越来越成为一件技术活的当下,对于“90后”“00后”来说,和“打卡”挂钩的事物里,还有一样不得不提,那就是装修得别有一番风味的民宿。
长沙向来不缺网红民宿,更不缺一拥而上的游客。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1端午小长假出游趋势报告》中显示,网红民宿自身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旅游景点,一些网红民宿早已“一房难求”。
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小邓几年前在长沙的市中心位置买下一套公寓,她细心打理,将其装修成了一间“ins风”民宿。她告诉记者,很多客人都是通过别人的打卡分享得知了自家的消息:“以前很多人订房只是为了住宿,现在不完全是了。很多住户都是因为房间颜值高,专门跑过来拍照的。”
北欧、摩洛哥、中古、二次元……不同风格的房间有着各自的拥趸,而其中的主力人群正是年轻一代。数据显示,在Airbnb、木鸟等民宿平台上,“90后”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了68%。与此同时,民宿自带的高颜值和人文气息,不仅强化了自身的社交分享属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了进来,“晒图打卡”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探店”网红点消费“体验感”
餐厅生意愈是火爆,愈是吸引人打卡,就愈是“一座难求”。在小红书App搜索关键词“长沙美食”,就会出现多家餐厅的名字,它们大多挂着“长沙必打卡的网红餐厅”名号。
记者走访其中的几家餐厅发现,它们或是装修别出心裁,或是菜品与众不同,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往打卡,在吃饭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将过程拍摄成Vlog和照片发到抖音、微博等平台。而任何一个通过社交网站分享出去的视频甚至是一张摆拍照片,都有可能吸引更多顾客前来打卡。
也有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去吃饭,更多的是去消费“体验感”,排队的过程却并不好受。“这家店不支持网上取号,我就只能提前去排队。4时50分到了那里,结果发现前面已经排了121桌,等位区已经坐不下了,服务员就建议我们先到附近逛一下,最后排了大概三小时才轮到我们。”从信阳到长沙来游玩、自诩“吃货一枚”、在小红书App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王斯齐说,“过程虽难,但可算是吃上了,朋友圈里九宫格有得发了。”在她看来,如果要吸引年轻人打卡,餐厅必须具备以下一个或者几个特质:“年轻人大多愿意为颜值买单,因此菜品要好看。餐厅的装修要别出心裁,此外,最近几年也比较流行专心做好一个菜品,比如小炒黄牛肉,把一个菜品做精做细也能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
记者手记
网红要长红 打卡才持久
随着消费者从消费性价比到消费体验感的转变,探店、打卡已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张,他们在乎的已经不是去过哪里,而是被人看到去过了哪里。对于商家而言,市民“排出长龙”,无疑是为他们做了“活广告”,但爆红仅仅是机遇,仍需花费更多心思避免昙花一现。有行业报告预测,随着众多网红点的“踩雷”,未来的网红经济会逐步趋于理性化,商家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和最终落脚点依然是商品本身。不然,再多的眼球效应也只是短期泡沫、过眼云烟,所谓的“网红打卡地”也终会变成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