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部门壁垒,消除层级繁琐,老百姓“凭一张证,进一个门,在一个窗,办众家事”,株洲荷塘区――
把政务服务的“门”开到群众身边
记者 夏似飞 唐婷
走进株洲荷塘区月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二孩生育服务证》,李 下意识看了下时间:不到5分钟。
“效率高得难以想象。”李 笑吟吟地说。5天前,她通过手机上的“智慧荷塘”APP递交了所有办证资料,很快通过后台审核,被通知来领证。
回想起几年前生第一个孩子,为了办《生育服务证》来回跑了四五趟,耗时一个多月,李 感慨:实实在在的变化就发生在身边。
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复杂交给系统、把高效留给政府――这句贴在荷塘区每一个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的醒目标语,成为全区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注解。
通过两年多探索,荷塘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自治家园”大数据库、“智慧荷塘”手机APP三个相互匹配运行的系统,形成“e+政务服务”体系,共用一个平台、共享一套数据,构建了一个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6月5日,记者在茨菇塘街道601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看到,中心不大,能办的事不少,再生育审批、危树砍伐、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资助……两个综合受理窗口可以集中办理66项事项。
“过去,老百姓办事要找很多部门,跑很多窗口,根源在于各部门的服务和信息互不联通。”荷塘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利波介绍,荷塘区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自然人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来以部门业务划分的“专项业务办理窗口”合并为“综合受理窗口”,将大部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下放、前移到街道、社区办理,三级办事窗口共用一套系统管理,同一层级事项全区通办。原来是一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现在衍变扩展为42个“政务服务中心”,覆盖每个街道、每个社区。“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务,只要进一个门,到任意一个窗口,就能办理。消除了部门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层级繁琐,实时即办率达到70%以上。”
与“一门式”政务服务创新同步的,是“自治家园”大数据库建设。全区居民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等18项基本信息全部汇总进入数据库,与“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对接融合,加上群众办事过程中提交的材料信息、各业务部门的政务信息,形成了全区性、能共享的民生信息数据库。群众来办事,随时可以提取数据进行比对、佐证,一张身份证就管用,“证明你妈是你妈”、“一证十八章”等尴尬情况,再也不会发生。
2016年9月,“智慧荷塘”手机APP上线。荷塘区居民再次收获惊喜,事情怎么办、到哪里办、表格怎么填、进度怎么样,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查询,部分简单事项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办好。
荷塘区政务服务的改革创新,折射了全省乃至全国政务服务的发展历程。
“政务服务最早分散在各个部门;第二阶段是多部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但更多是物理整合而非化学融合;荷塘区的实践或可代表第三阶段的探索:推动化学融合,集中后再次分散。”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说,再次分散走向两个方向:一是向下,下到街道、社区、村,真正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开展政务服务;二是向上,上网、上线、上云端,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政务服务提供强大支撑。“向下与向上的结合,将‘一门式’政务服务的‘门’开到身边、开到网上、开到手中。”
今年5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暨创新奖励大会上,荷塘区“一门式”服务平台创新一举斩获湖南首届管理创新奖。
拿下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邬凌云感叹,“改革创新的背后是艰难的探索,需要极大的勇气,最难的是实现部门专线系统和数据的共享。”
两年来,荷塘区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的原则,对各部门各种隐性权力进行了一次无死角的“大起底”,把277项部门权力晒在阳光下。创设首席代表制,把单位“一把手”和副职手中的审批权,集中到首席代表身上,每个部门两名首席代表轮流在后台值守,不与办事群众接触,实现了“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审批,审批事项网上流转,电子监察系统精准到分秒,再加上每个办事群众都可以用手机通过“智慧荷塘”APP实时监督事项进程,不作为、缓作为等陋习无所遁形。
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荷塘区的探索没有止步,正依托“e+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今年2月,荷塘区启动“幸福荷塘”三大行动,开展“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做实做精养老服务,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把更加精准细致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