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文化软实力更硬、更强、更精彩
――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
张国祚 通讯员 摄
湘籍画家黄永玉的水墨画作品。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专家简介
张国祚,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席专家,现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文化软实力》主编,兼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那么,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深刻内涵?把它上升到国家层面有怎样重要的意义?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关联?中国文化自信源于哪里?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着力,去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湖南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
1 软实力与硬实力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湖南日报:有软实力,就有硬实力,还有巧实力。请您谈谈如何界定软、硬、巧三种实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张国祚:“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没有“软实力”,就没有所谓的“硬实力”;反之亦然。约瑟夫・奈虽然提出“软实力”概念,但并没有给出明确、严谨的定义。我们则把“硬实力”界定为“一切有形的、可以量化的,表现为资源、物质、强制性力量的实力”。而把“软实力”界定为“一切无形的、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智慧、情感、形象、柔性力量的实力”。我们认为,软实力主要包括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动员力、说服力、诱导力、感染力、同化力、谋划力,等等。“巧实力”概念是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提出的。受其启发,约瑟夫・奈发表了多篇关于“巧实力”的文章。《巧实力:探寻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平衡》是约瑟夫・奈对一本关于美国硬实力的著作的书评,他在文中一如既往地批评了布什政府对软实力的忽视;同时,又明确地提出,要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巧实力”,但并未对“巧实力”的内涵和运用进行深入的阐释。显然,“巧实力”这一概念听起来很玄妙,其实很空洞,因为其弱点在于“巧”字具有不易确定的主观评价色彩,远不如“软”“硬”之类的客观划分来得深刻。所以,约瑟夫・奈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软实力”,而非“巧实力”,何况“巧实力”并非他最先提出。就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而言,软实力与硬实力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硬实力为软实力提供物质基础、科技平台、传播手段,软实力为硬实力提供思想智慧、发展战略、精神动力。例如,没有先进的武器、充足的经费、可靠的后勤保证,即没有硬实力,仅仅靠精神、智慧和意志,即使有软实力,也很难战胜强大的敌人。反过来,仅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后勤保证,而没有指战员忠诚、智慧、严明纪律和高昂斗志,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后勤保证可能变成一堆废铁废物,甚至为对手所用,同样要打败仗。
2 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
湖南日报:据我们所知,早在福建任职时,习近平同志就谈到过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更多。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张国祚:是的,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论及文化软实力,已经形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大思路。这个思路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我分开来阐述它。
首先是明确战略地位。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大国,在大力发展物质硬实力的同时,无不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所以如此,皆因有很多历史经验教训可做镜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虽然这些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具体成因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在昭示一个共同的规律: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因此,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3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其次是确定方向灵魂。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总书记认为“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因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所以“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些深刻论断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民族和国家就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激情,难免停滞和沉沦。同时,核心价值观还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非曲直、真假善恶、正谬美丑的价值判断标准。一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莫衷一是、行无依归、不讲原则、不敢负责、不懂爱憎、不知取舍的民族和国家,势必浑浑噩噩、良莠不分、无真理正义可言、无风骨、无血性,不可能确立共同理想信念,很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很难推动国家健康发展,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文化自信,特别重要的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
三是挖掘滋养源泉。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这些重要论断论述,抓住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包括很多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对于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爱国、敬业、立心、立身、立言、立志、修行、处事、勤学、礼贤、增智、善谋、明哲理、重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
5 中国文化软实力谋篇布局,可以概括为“一条道路”“一项改革”“一个教育”“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
最后是确立系统架构。总书记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谋篇布局,可以概括为 “一条道路”“一项改革”“一个教育”“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项改革”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没有这项改革,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会缺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造血功能,也会缺少传播工具、平台和渠道。“一个教育”就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好这个教育,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什么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什么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必须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为什么必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只有回答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形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的文化软实力。“四个自信”就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种形象”就是 “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树立四观”,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宣传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6 中国古人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由来已久。文化在软实力中的地位,是高于制度、价值观和话语权的
湖南日报: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先生,最早提出或者倡导软实力这个概念。您认可这个观点吗?您在和约瑟夫・奈对话时强调,中美两国对软实力概念理解和运用是不同的。请您详细谈谈这方面情况。
张国祚:“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人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把它界定为“文化的吸引力、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吸引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对外战略。但是,虽然我们之前没有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但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却由来已久。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上攻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都是软实力。约瑟夫・奈的思想实质上并没有超出中国古人认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人比约瑟夫・奈的思想要深刻得多、丰富得多。因为中国古人还强调讲仁爱、倡忠勇、敬廉洁、誉气节、举智慧、崇正义、重民本、守诚信、和尚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软实力”这个概念来到中国已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并不一般地讲“软实力”,而是强调“文化软实力”。在我们看来,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僵化的,文化在软实力中发挥灵魂和经纬作用,关乎方向,影响一切。因此文化在软实力中的地位,是高于制度、价值观和话语权的。而且我们所强调的“文化软实力”是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或缺的对内功能,包括对内的繁荣文化、增强魅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弘扬正气、提升品德、爱国敬业、清正廉洁、坚守诚信、树立形象、无私奉献等精神力量。包括我们党还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等,都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非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仅仅把软实力看成是外交战略和国际权谋的工具。在国际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按照亲、诚、惠、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发展与他国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对文化软实力的运用。
7 涵养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在稳固基石、构建经纬、筑牢防线三个逻辑贯通、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湖南日报:软实力也好,硬实力也罢,归根到底是“实力”,要靠实力说话!当前,我们涵养、增强软实力,提高话语权,您认为要从哪些方面着力呢?
张国祚:涵养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前至少需要在以下三个逻辑贯通、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第一,稳固基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基石。只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层含义拆开解读,就不难清楚这个道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以确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迷失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可以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形成凝神聚气的最大磁场。切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使中国文化软实力骨气更硬、底气更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夯实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道德基础。第二,构建经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贯穿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文化软实力大厦的灵魂。任何国家要政权巩固、社会和谐、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都必须使国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融入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发乎基石并贯穿大厦每条经纬结构的灵魂。灵魂把握方向,灵魂左右一切。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因此,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融合,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协调。第三,筑牢防线,让主流意识形态清醒开放、警钟长鸣。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厦最重要的内容结构,它不仅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而且事关国家政权的安危。以意识形态为支撑的文化软实力大厦,虽然是无形的,却关系国家的价值认同、政权认同、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团结、国家的安宁,是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