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身兼数职、头衔耀眼、实绩斐然的成功者。他为人处事低调、善于捕捉商机,是一位诚实经营、务实重行的创业者。他把责任当作使命,紧盯科技前沿市场,心系民生,从不懈怠地一直前行,脚踏实地走出一条条创新之路,他就是首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北京吉商商会常务副会长张海波。
从清华大学的旁听生到科技公司的总工程师、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张海波确信:奇迹是勇于求索和搏击的人创造出来的。
1976年,张海波出生于吉林市远郊张家店的一个世代农家。也许就是这个“农”字,铸就了他的秉性,成就了他的事业。当年的小海波是那样急于离开这片土地,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他从张家店出发,走到省城,从一个打工者开始,在工地搬砖运料,在打工中悟和学,逐步积累资金、技术、经验。
慧眼识珠。在工作中,张海波逐渐看好了建筑工程领域中的环保节能产品,他意识到这样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经多方运作,向亲朋好友四处借款,很快成立了节能产品公司。几经磨砺,这个公司从小到大,终于“破茧成蝶”,一跃成为吉林省的知名企业。
张海波起步不凡,但不甘现状,为了将企业做大,他来到北京,与几个集团公司合作,共同致力于新型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如果说在北京的几年奋斗是张海波创业的第一个高峰,那么他的真正成功起步,应当是从清华大学“旁听”的四年开始。
张海波来到京城后,并没有像其他众多年轻人那样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他只想在科技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常常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在图书馆里苦读,也许是天赐良机,竟偶遇了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于是,有了他四年的旁听求学经历,他掌握了高深尖端的专业知识,后来成了国家建筑业可再生能源科技推广项目的承接者,二十六岁时成了再生能源的总工程师!
张海波做成的第一个项目是吉林市城建大厦,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浅层地下水,采用热泵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能源来源于锅炉的集中供热。随着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推广,张海波在吉林省的八县一市完成了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项目的实施。
作为北方首能国际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海波在国家住建部取得了第一个建设科技推广项目成果,开始推广智慧城市建设,先后共取得一百九十八项国家专利,完成吉林省两市一区的智慧城市设计施工。由此,他被称为创造奇迹的人。
2013年,以张海波为董事长的首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组建。集团抢抓发展机遇,实施资本运营,在城市基础建设、农产品及旅游开发运营等领域全面进军。同时成立首能基金,完成实业与金融相结合的战略定位。目前,集团旗下有六家大公司在分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农业、金融、欧盟标准农业种植、管理及整合全国营销物联网等方面,为形成投资与建设、研发与生产、采购与销售、物联网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再发展而建功立业。在张海波胸中、眼里、手下,远景目标一个接着一个,步步为营……
民以食为天。南有“习酒”供人喝,靠品牌占市场。张海波说:“我创习米为民食,以实力闯天下。”
天然、厚质的“农”字情结,让身居京城的张海波时刻不忘故土,铭记乡情。如当年急于离开农村一样,功成名就的他又急于回报家乡那片沃土。父母几次来到北京,可住不了多久就急着回去,原因之一是这里没有青山绿水。回味家乡的大米,还有青菜、猪肉等美食,城里的食材没有老家的新鲜,没有老家的吃着健康呀。每当这时,张海波都会陷入沉思:家乡有那么好的环境,为什么没人搞旅游开发?那么多真正好的农副产品怎样送到大城市销售?这丰富的农产品的创造者们,为什么还过着说不上贫困但也并不十分富裕的单调生活呢?一句话,那就是这片生产幸福的土地没有创造出来更多的价值。
回报故乡不仅是靠自己做过的捐款、修路,因为创造财富、体现价值,还需要从产业上规划和带动。虽然张海波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但是真正再回故乡投身农业,他还是慎之又慎。农业相对于环保节能产品或资本运营,投入大、链条长、回收慢。春种秋收,没有时间的沉淀,就无法获得项目的成功。于是,他带领团队无数次往返于京城、省城和家乡之间,对于具体项目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策划——首先把农业的模式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并购城市周边农村小规模良田,实施规划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管理平台,形成以六十八个农业专业合作联社为主导的旅游产业体系;再以“田间基地直接到百姓餐桌”的直接连接,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借助于资本与资源的平台整合,形成一个农业发展的高速公路,让每一个有价值的农产品都成为奔驰的车辆;通过产业带动当地的人口就业,为每一个农村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沉思引发创意,创新改变现状。“习米农业”就这样诞生了。习米得益于习酒的产销启示,张海波深谙习酒这个基于自身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寻求农业突围改写工业历史的成功案例。他把习米做成了吉林省第一个达到欧盟标准的国际品牌,产品上市就获得了行内与顾客的认可与赞许。他的“东北民宿小吃第一村”,通过“一村一院一品”的多种经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新村落、功能米、特色食材以及传统的豆坊、油坊、酒坊,没有刻意雕琢,一切浑然天成。曾经熟悉这里的人都犯了疑惑,这哪里是张家店啊?是的,张海波用了近三年时间打造的集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习米农业基地,成了一个特色小镇。作为一家集绿色农产品种植、农业高新技术实验、示范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开发公司,习米农业集团闯出了一条以大健康、大文化、大金融、大物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从小就喜欢书画的张海波,禁不住泼墨挥毫:传后稷文化,观智慧农业,赏荷塘月色,游习米农业生态园;饮习酒,食习米,荷塘月下品茶香。
从同仁堂想到做“汗农堂”,大健康、大文化成就了大事业。张海波尊崇长白山区的养生食材,力创食材界的领军“汗农堂”。
还是这永恒的“农”字情结,使张海波不仅知恩、感恩,更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张海波酷爱滋润华夏五色热土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古籍经典尤其是对《黄帝内经》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推崇“汗农”并赋予全新释义,成为弘扬当代中华汗农文化的发起人。他认为正是汗农以正直的性格、坚韧的精神、诚朴的善良、先人后己的责任感,丰富了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要做好汗农后稷精神文化的传承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背负起国家和民族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能只成为“稻田的守望者”。
张海波如此阐论,如此躬行,时刻以“汗农性格与精神”励己,身体力行新时期忠诚的“汗农”。于是,“汗农堂”应运而生、顺势而发。随着习米农业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张海波以“汗农”的感悟,构建了又一个新的核心品牌——汗农堂成为首能集团股份四大品牌之一。他汲取《黄帝内经》“药食同源”精华,将五谷养生运用于现代医学。“以食代药”,从纯食材转变为药食同源,对于现代农业来讲,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提升了农业这种传统经济的产品附加值。将药食同源的中华传统食材进行整合、集中,以“汗农堂”专卖店为品牌阵地进行推广,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健康的食品,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在哪里,这是奠定中国大健康产业基础,具有极高社会价值的宏大事业。
“汗农堂”自2014年初运营以来,在全国已建店三百多家,上百位营养专家、学者与媒体领导走进汗农堂。张海波创建的汗农堂,就是“通过一套严格企业标准,并借助移动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的优势,以药食同源、以食代药的理念,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好食源聚集在一起”。作为中国大健康文化第一高端企业交流与网络社会平台、商界金融平台,张海波的愿景与规划是让更多有信用的、产健康“食”材的企业都汇聚在汗农堂!
汗农出手不凡。“精品中华食”“百家店、千家馆”项目于2015年启动,当年建成三家旗舰店;2016年在全国二十三个省会城市各建了一家旗舰店,同时下设“食医馆”;2017年在重点城市建成七十四家,年底将如期建成百家汗农堂。汗农堂同时还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欧标食材的种植基地建设,使汗农堂“精品中华食”的品质与供应得到有力保障。
注:张海波,北京吉商商会常务副会长。
故事点睛:胸有夙愿,方能寻机创业;不停创新,才可与时俱进。张海波把每一步的成功都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他想得长远超前、说得形象具体、做得稳重实在。我们有理由确信并祝愿这位不惜挥汗、乐于求索、勤于躬耕、不忘初心的“双创”骄子,继续他的新发现、新实践、新收获,创造更加骄人的业绩!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