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达到57.1%,一产增加值GDP占比达到25.1%,农业始终是四平振兴发展的立市之本。四平市深刻把握市情农情,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响亮地提出“农业立市”战略,聚焦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种养结构最优化、优质产品市场化、耕作方式机械化、三产融合最大化、新型农民职业化、转移人口市民化“七化”建设,立足四平实际,厚植发展优势,走具有四平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农业立市战略落地生根,在四平大地上茁壮生长,农村经济发展硕果累累、枝繁叶茂,全市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开创东北地区新模式,农牧特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融合发展风生水起,绿色转型发展基因深植,农村改革发展活力释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走上新征程,新农村建设四平模式名扬省内外,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前列,走出一条既发挥四平优势、又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四平市被命名“中国优质玉米之都”,2015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今年全省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现场会均在四平召开。春种秋实,黑土溢金,叙说着传统农区感天动地的农业情怀。
科技兴农 打造东北农业科技转化试验田
梨树县十万亩高标准农田部分展示
高标准农田内的玉米
四平市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神圣的政治责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攻坚单位面积产量,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能力。梨树县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与中国农大合作建立梨树实验站。经过多年实践建设和技术研发,成功开创了东北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中国农大实验站的示范带动下,科技小院、粮食高产示范区、高产竞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梨树县42公里现代农业精品环线熠熠生辉,国家绿色玉米食品原料基地核心区、国家粮食高产示范区、全省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秸秆还田技术示范区、农民增收模式示范区等模式融合发展,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广泛推广,伊通县首创了手机定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表扬,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农业科技让农民吃到甜头,点燃了各级政府的工作热情,对接科研院所,搭建科技推广平台不遗余力,推广农业科技蔚然成风,成为四平市各级政府的首要选项。梨树黑土地论坛、中国农民合作经济论坛、中国四平农机峰会等平台应运而生,粮食高产示范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多点开花,农机新型装备主体实现乡镇全覆盖,为促进粮食增产插上腾飞的翅膀。四平市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约1200万亩,农业科技到田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真正发挥稳定粮食增产“稳压器”作用。四平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2016年产量达到93.5亿斤,粮食单产水平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结构优农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四平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适应消费升级要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念好循环经,优化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菜篮子”“肉铺子”“奶罐子”。调减玉米取得重大突破,今年调减普通玉米107.52万亩,增加杂粮、大豆、瓜果、鲜食玉米等高效作物。
梨树县、伊通县与天成玉米签订高淀粉玉米订单面积100万亩,双辽市与春光牧业签订3万亩酒用高粱订单,伊通县与长春利华药厂签订万亩中草药种植合同。今年是订单农业发展最好的一年,种植规模大、特色品种多。园艺特产业蓬勃发展。油料作物发展到38.2万亩,杂粮杂豆发展到31.9万亩,棚室蔬菜发展到9.2万亩,棚室园区发展到64个。梨树超大棚室园区现有棚室3.2栋,在全省首屈一指,站在梨树县高家村观光台上举目四望,一片白色棚室海洋让人心潮澎湃。王家园子棚室园区采取土墙结构冬暖型温室模式,利用嫁接滴灌、配方施肥、秸秆发酵、黄板诱杀等先进技术,实现整个冬季都能生产果菜,每栋温室占地面积2.5亩,投入16万元,年可生产两茬蔬菜,第一茬种西红柿,产量2.5万公斤,收入4.72万元;第二茬种黄瓜、豆角,产黄瓜3.75万公斤,收入8.03万元,间种豆角产量1500公斤,收入2万元,每栋温室年收入14.75万元,平均每亩地收入5万余元,扣除成本是种植同等面积玉米的30-50倍,该模式填补全省冬季果菜大面积生产空白,白色的海洋成为农民致富的银行。
采摘棚内技术人员在处理小西红柿
伊通县青岛昌盛光优农业、伊通县凯铎农牧业循环农业、铁东慧丽农场智慧农业、铁西吉府园采摘农业等新模式多点开花,引领发展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畜牧强市牧歌嘹亮。温氏集团100万头生猪、河南牧原集团200万头生猪、东阿集团10万头肉驴、大北农60万头生猪养殖等大项目先后落户四平,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推行“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养殖模式,牧业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防疫标准化、粪便无害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987个,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66%,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936万头、172万头、135万只和9577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80万吨、35万吨、8万吨。梨树白猪、双辽肉羊、伊通黄牛等产品远销国内主要大中城市。调优绿色发展实现开门红。成功创建梨树10万亩玉米、辽河垦区20万亩杂粮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梨树100万亩玉米、双辽20万亩杂粮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四平玉米”“伊通大米”“双辽花生”通过地理标识保护农产品认证,放山猪、溜达鸡、蟹田米等种养模式遍地开花。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到431个,发展数量和速度均居全省前列。
融合助农 加载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平市跳出农业谋发展,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做好资源深度开发文章,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深植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农加工”,四平市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资源开发转化,天成玉米、新天龙实业、吉春药业、一正等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梯次跟进的良好局面,构筑粮食、畜禽、特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架构起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生猪、肉禽、梅花鹿、中草药等10条农产品加工链条。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1户,其中国家级3户。“金士百”“一正”“宏宝莱”“新天龙”“吉春”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啤酒、中药制品、饮品、酒精、鹿保健、精品杂粮、速食食品等唱响大江南北。
梨树县高家村的棚膜经济
梨树县绿色瓜菜展示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四平君乐宝公司建设了现代化生产线15条,年消化生鲜牛乳8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事奶牛养殖、下游运输、包装、仓储等行业,间接增加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推动“农加游”,发挥山水田园、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观光、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霍家店村北方巴厘岛、蔡家农耕博物馆、一马树森林公园等景点声名鹊起。梨树县霍家店村棚室园区现有温室采摘大棚46栋,主要开展有机草莓、樱桃、甜瓜、葡萄、苹果等20多个品种采摘,采摘期从每年2月持续到10月末,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推动“农加网”,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三农红E邮”等本土网络销售平台,梨树粘玉米、伊通鹿产品、双辽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迈上云端。伊通县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通过O2O、B2C、B2B模式线上销售特色农产品,助推伊通烧鸽子、伊通二道干豆腐、山珍等特产品走向全国,伊通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改革助农 助推资源资产资金活力喷涌
四平市把深入农村改革作为关键抓手,攻坚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率先在全省完成家庭承包地和册外地确权工作,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4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6%。
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内一角
吉林宏野农机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全程托管土地2万多亩,产品托管10万亩。破解“谁来种地”问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家庭经营向合作与联合经营转变,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到7936户、2424户。卢伟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2000多公顷,其中托管土地1600公顷,流转土地400公顷,涉及农户1800余户,实行集中管理、连片种植、统一供应、统一作业方式,公顷可节约成本3000余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20%以上。
破解“金融瓶颈”问题。围绕梨树县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伊通县、双辽市吉林省“农地贷”改革试点县,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粮食银行、土地银行试点,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累计发放8.2亿元。破解“资源沉睡”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推广农村集体经营发展八种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村财富流动起来。
宜居惠农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四平市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美村与富民齐抓,发展与民生共进,加快推进农村“五改”,深入实施“阳光淋浴进农家”,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建好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田。抓好集中连片推进。把集中连片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硬性要求,坚持做点连线扩面,点上做亮,线上突破,面上出彩,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今年投入资金4.7亿元,升级打造精品线路15条,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美丽乡村为引领、241个省级示范村和重点村为骨架、133个沿线沿边村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抓发展路径探索。创新新农村多元建设方式,形成了项目带动、能人兴村、民俗文化等8种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蔡家村关东农耕博物馆叫响农耕文化乡村游特色品牌,全村改厨、改厕100余户,恢复柳条边墙遗址,重建赫尔苏门,兴建关东农耕博物馆,馆藏展品5000多件,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抓特色建设推进。注重规划引领,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推动乡村布局优化,把培育特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扶持重点,支持各具特色的主题村庄建设,注重保护古屋古迹古村落,集中打造一批具有乡土文化气息、民族风俗特色、旅游服务功能的特色小镇,铁东叶赫、伊通保南等特色小镇雏形渐现。抓管理机制创新。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两整治、两增强”专项行动,完善政策引导、综合考评、资金投入、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干净人家评比、村规民约制定,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全市616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评选干净人家2万户,美丽庭院5000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一步,四平市委、市政府将坚持农业立市战略不动摇,一以贯之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努力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四平模式,趟出四平路子,做出四平贡献。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李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