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吉大一院二楼儿科门诊。
护理站前,一位6岁的小患者在妈妈的陪护下,正准备打点滴,表情有些紧张。这时,几位身穿护士服的“白衣天使”出现了,“小朋友,你看,阿姨手上的这个小猴子可不可爱?阿姨和你还有这个小猴子一起合个影,好不好?”
这时,另外一位护士拿起一个快速拍照的相机对准他们:“快看这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阿姨笑呵呵地说。相机对准他们“咔咔”地拍了两张。“马上这个照片就能出来了,可以送给你。”短短几分钟的互动,小男孩一下子放松起来,脸上露出很开心的表情。接着护士给他扎针,他一声也没哭,脸上连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
紧接着,儿科静点区也出现了护士阿姨的身影。这回阿姨的手中拿了好多支五颜六色的画笔,还有一些可以涂颜色的画页。
“宝贝儿你看,太阳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你应该选什么颜色的笔来给它上色呢?”护士阿姨走到一位正在静点的4岁宝宝面前,把画笔和画页都递给他。“香蕉的颜色。”宝宝回答说。“宝宝真棒!太阳是金灿灿的对不对?”接着这个宝宝又选择了红色给两个心形的气球上色。而旁边另一位宝宝手里同样拿着画笔和画页,在给白云和小树上色。他们非常专注而投入,完全忘了自己生着病,正在打针。
据统计,当日共有50余名儿科护士参与到“童心童趣 医学相伴”主题活动中,与在门诊接受输液和在住院部八个疗区20个病房住院治疗的共计100余名小朋友开心互动,发放礼物百余份。
据了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医院,在护理部带领下开展微笑暖心服务,打造护理品牌,不断持续推进和改进优质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团队在全儿科实施“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建立了涵盖安全、卫生、营养、治疗4大方面的18项合作性照护项目;同时拓宽服务半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延伸护理服务,包括开展新生儿及特殊疾病家庭访视,走进社区、学校、幼儿园讲解预防保健知识,建立慢性疾病沟通群,开设医院内的幼儿园,开展异彩纷呈的节日庆祝活动等方式践行着微笑暖心服务。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80%的住院儿童会出现消极行为,54%的儿童在出院2周后还会持续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包括沮丧、不安、焦虑的消极情绪随之而来,严重的还会产生失眠、噩梦、恐惧、进食退化等心理问题。”吉大一院小儿消化内科护士长赵丹丹介绍。
为了给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促进患儿身心发展与疾病转归,吉大一院护理部联合儿童乐益会和BD中国,引入了“儿童治疗辅助”的理念,将儿童心理学、行为学融入临床治疗护理中来,通过治疗性游戏、心理和情绪疗法去推动治疗效果,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减少孩子们的疼痛感、恐惧感、不适感,帮助他们了解治疗过程、熟悉常用医疗器械产品,消除对于医院的恐惧心理,使儿童在医疗活动中的情绪更稳定,依从性增强,身体负面反应降低,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疾病抗争,同时也降低了照护者的焦虑水平。
吉网 吉刻APP记者 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