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是最具舞台魅力的音乐表演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艺术创作的综合实力。几百年来,歌剧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意法德到俄罗斯,歌剧在每个国家都经历了民族化的过程。如今,中国歌剧也已走过百年,逐渐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民族歌剧。
茅盾先生曾毫不犹豫地称扬《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歌剧,它极尽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2015年,为纪念《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将其复排,一时轰动中外。2016年,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次复排《小二黑结婚》,这“一黑一白”,是向中国民族歌剧经典致敬的里程碑式的巨献,再度唤醒了一代人的文艺记忆,唱响了新时代的民族情怀。
由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东方大剧院承办,12月9日—10日在吉林省宾馆大剧场,大型民族剧目《小二黑结婚》震撼来长,明快的唱词、浓郁的唱腔、绚丽的舞美、考究的服饰,跨越60载的精品之作即将在长春绽放魅力,再现经典。
中国歌剧舞剧院《小二黑结婚》剧照摄影刘海栋
文学唱响自由婚恋之歌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小说,讲述的是一段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那是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区山西的刘家峻农村里,有个民兵英雄叫刘二黑,与同村少女于小芹相爱。但二黑的父亲却反对他们的婚姻,他说二黑与小芹命相不对,五行相克,还说小芹的母亲三仙姑作风不正,名声不好,不能和于家结亲,竟还收留了一个逃难幼女,要给二黑做童养媳。
于小芹的娘,确实是个好吃懒做的半老女人,也反对小芹与二黑的婚姻。她把女儿当成摇钱树,暗地与媒婆商议,把小芹许给一个六十多岁的地主。
二黑和小芹知道了父母的诡谋后,从家里逃出来表示抗议,双方互相表白了真挚的爱情和斗争的决心,最终在重重的封建压制下得到了胜利,争取到了村里第一桩自主的婚姻。
中国歌剧舞剧院《小二黑结婚》剧照摄影刘海栋
顶级剧院时隔60年巨献精品
文艺深入人心,方能历久弥新。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作于1952年,剧词生动通俗,情节精彩风趣,1953年北京首演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昭示着农民中进步新生力量的胜利。
时隔60多年,为了让观众能再次欣赏这部饱含众多位艺术家智慧与心血的经典艺术,2016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将其重搬舞台。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曾特别指示:一定要以精品意识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打造精品,再现经典。中国歌剧舞剧院陶诚院长也反复强调:再版的歌剧《小二黑结婚》要高质量打造,除了再现原版精华,还要在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创新,使经典呈现出新的面貌。
为了给观众献上一场超凡的视听盛宴,中国歌剧舞剧院迅速组建艺术家剧组,首位“小芹”表演者、该剧编剧之一田川夫人乔佩娟担当主要艺术顾问,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任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任音乐总监,原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剧院青年指挥家张峥任指挥。
复排期间,创作团队深入故事发源地山西省左权县实地采风,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深刻体悟此次歌剧复排“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细致入微地排练每一个创作环节。艺术顾问乔佩娟老师更是从创组开始,全程参与采风、研讨、剧本、音乐、导演、舞美、表演等各方面的工作,力求完美呈现,传承经典。
中国歌剧舞剧院《小二黑结婚》剧照摄影刘海栋
复排歌剧力求传承与创新
永恒的文化符号,必将承载几代人的记忆。《小二黑结婚》是国家老一辈著名艺术家联袂巨献的民族艺术,是中国歌剧中最为成功的喜歌剧,寄托着一代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忧思。
新修剧本特色纷呈,亮点十足。剧本与原剧一样分为5场,但内容按照当今演出时长及审美进行了调整与梳理,增强了戏剧张力,聚焦主线,突出主题,加快节奏,人物个性更为鲜明,贴近生活。
在现代理念和青春气息的融入下,在文学和音乐的共同滋养下,《小二黑结婚》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再现历史岁月,彰显人性光辉,让人真切感受到真爱力量的伟大和追逐自由的崇高。
冬日来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2017年重点引进精品剧目,此部不朽之作即将在吉林激情上演。亲耳聆听至臻音质,亲眼目睹耀幻表演,亲身体验艺术盛宴,全新的舞台呈现已然把我们带到了古老中国歌剧的身边。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华欣欣
点击视频或扫一扫下方H5二维码,带您提前领略精品剧目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