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与吉林省高校负责人座谈交流

时间:2017-12-27

  2017年12月25日,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省高校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就拓展吉林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交换看法。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胡仁友,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景萍、副处长孙德胜,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赫然,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炳志等30所高等院校的校领导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50余人出席。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副主任张学海参加。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苏忠民副厅长、韩东育副校长分别介绍了吉林省及东北师范大学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情况。他们表示,吉林省与东盟十国教育领域交往频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与东盟国家高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校际合作关系。相关高校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商务部援外培训班、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华文教育基地等平台,大力支持东盟国家人力资源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中心举办的活动,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的联系,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吉林省急需拓展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希望吸引更多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吉林留学深造,期待中国—东盟中心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和协助。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结合国际地区形势和中国外交,介绍了东盟成立50周年发展成就、中国—东盟关系历程以及双方务实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表示,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紧密。在东盟诸多对话伙伴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是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明年将迎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双方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共同体2025年愿景》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共同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各领域合作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

  杨秘书长介绍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情况以及中国—东盟中心为此所做的工作。她表示,中心始终将促进教育交流合作作为重点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各国政府、教育机构牵线搭桥。中心着力推动合作机制建设,倡议或推动成立了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工科大学联盟、艺术高校联盟、旅游教育联盟以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中心、汉语言文化教育基地等多个平台。促成双方职业教育机构签署了450多份合作谅解备忘录,400多名东盟学生通过中方各类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中心还大力支持和推动青少年交流,举办夏令营、冬令营、青年论坛、青少年足球赛等活动,为中国—东盟友好事业培养更多接班人。相关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为促进双方人文交流、巩固双方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

  杨秘书长积极评价吉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以及为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她表示,吉林省科教、人才、人文优势突出,拥有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58所知名高校,教育资源丰富,与东盟国家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今年,中国领导人倡议实施“中国—东盟人才发展计划”,2018年为东盟提供3000个研修名额;未来3年中国将向东盟十国提供不少于2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双方还制定了《教育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共同努力打造“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希望吉林省高校抓住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与东盟高校合作形式和内涵,推动吉林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国—东盟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东盟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一站式信息与活动中心作用,积极提供支持和协助。

  相关高校负责人踊跃发言,高度评价中国—东盟中心为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介绍了本校办学特色以及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进展情况,并就中外合作办学、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以及农业、轨道交通、中医药、艺术等专业的合作潜力等与杨秘书长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座谈会前,杨秘书长还参观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了解学校办学情况。

  吉网吉刻APP记者 崔佳

  • 上一篇:“玩冰踏雪•多彩冬日”系列活动开幕
  • 下一篇:“开放的吉林·精彩的故事”大型主题摄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