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市下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公用服务保障要素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紧扣公用行业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提前谋划,全市统筹公用服务保障要素建设进度,原则上第二年拟开工项目,第一年10月底前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加强热电联产建设。以国家《热电联产管理办法》为指导,构建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骨架热网。针对城区现有5座热电联产电厂,推行一厂一策,鼓励支持各热电厂建设背压机组热源。科学配置供热负荷,热网调峰能力达到供热最大负荷的25%以上,强化运行调度手段。
推进多热源联网工程。提高全市大型热网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系数,实现事故时的相互保障。围绕供热区域,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一厂一网”、“区域联网”和“一城一网”。
加大区域热源能力建设。对现有73座40吨以上大型燃煤供热锅炉房,逐步实施能力提升改造,鼓励开展技术升级,配套完善相关环保设施。
科学引导天然气、电、生物质及其他清洁能源采暖方式改造。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逐步扩展新能源、新技术在供热领域应用。
提高供热服务质量。研究建立供热行业退出机制,把供热服务水平作为衡量企业生产质量的重要依据。依法依规设置供热许可审批要件,从源头把好供热市场准入关,严控供热企业数量。探索明晰供热设施产权,完善应急接管程序。
确保燃气供应。积极争取上游气源供应,把握“居民用气、重点工业企业用气优先”原则,适度发展“煤改气”用户,鼓励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
强化燃气安全监管。加强燃气管道、设施巡查检查。确定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解决燃气管线被占压问题。建立涉及燃气设施的工程建设联系机制,防止施工过程对燃气管线破坏。普及燃气安全教育,提升燃气用户安全用气常识,掌握基本防护技能。
支持燃气企业加快市街危旧燃气管网改造和43万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用户室内燃气设施改造。
优化中心城区燃气储配布局。以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现状供气系统为基础,相互取长补短,适当增加中压管线敷设,平衡区域供气能力,强化应急调峰调度。
提前布局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着眼“十三五”期间全市集中供水增量,开工建设第6净水厂,到2020年,全市日供水设计能力达到157万立方米。积极谋划将市域范畴水源与市区地下水统筹考虑,制定应急使用预案,确保极端状况下,提供安全持续供水保障。
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积极探索、分类施策,逐步改造接收现存社会自管泵站。建立老旧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动态补偿机制,探索解决政策性亏损问题。严格控制分散二次供水设施,推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统一建设、统一组织设计、统一施工管理、统一运行维护。
建立水质监测公开透明机制。布局140处管网水质监测点和6处水质全分析监测点,发挥国家水质检测网长春监测站作用,及时发布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权威监测数据,全流程确保饮用水安全。
持续开展老旧管网改造。建立常态化改造模式,至2020年,基本完成既有468公里供水老旧管网、720公里燃气危旧管网改造。加大供热企业管网改造扶持力度,逐步改造中心城区运行时间较长的供热管网。
统筹公用市政管网建设。严格依据水、气、热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新建住宅小区水、热二次网及相关设施建设监管模式调整。
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应用。老城区重点谋划分阶段规划建设三环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系统,搭建城市能源输配环形通道。新区发展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严格管控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区域内管线敷设,原则上符合技术要求管线全部入廊,管廊预留仓位。
在2009年向各城区、开发区下放市政公用方面15条管理职责基础上,进一步依法赋予城区、开发区相应的行政管理执法权。明确责权对等原则,调动各城区、开发区积极性,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作用,形成权责边界清晰、市区互动充分、管理服务高效的公用服务保障体系。
吉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