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网络名人看吉林”活动走进总书记关心的光东村

时间:2018-01-17

  2015年7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州光东村时,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指出,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时隔3年,村民依然清晰地记得总书记对他们的深深关爱。3年多的时间里,全村在旱厕改革、品牌增收、休闲农业、脱贫致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16日,参加“学习践行十九大 助力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名人看吉林”活动的全国知名网络名人们,来到了这个宁静美丽的村子。

  别具一格的朝鲜族民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窗明几净。村民家白色的院墙上有的写上了“促和谐、和睦相处,谈家风、宽容体谅”等美术大字。村路两侧的迎宾树迎风摆动,仿佛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站在村口向村里望去,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上午10点,光东村党支部就挤满了很多党员和群众。

图片8.png

  “十九大报告中有389个字谈到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确定土地承包延长30年。这项政策给咱农民送来了一颗‘定心丸’,确保农民继续增收,保护咱农民的财产权益,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些话都讲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让咱们这些新时代的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光东村第一书记玄杰、和龙市东城镇党委副书记李今花,先后用朝语、汉语向村民们宣讲十九大精神对民生改善的指导意义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场下听众聚精会神地听着,并不时拿笔在本上记录。

  网络名人们说,宣讲员用朝语使十九大精神更加通俗易懂,走进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在你说我和中宣传了正能量,弘扬了主弦律,这是无形的财富,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巨大精神动力。

  宣讲员铿锵有力的宣讲声,久久回荡在屋子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东村之后的3年里,光东村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3年时间,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和村民们的生活舒适度,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拓宽了,这种变化也逐步转化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沿着整齐干净的小路走进村子,来到一户村民家。

  拉开院墙大门,直接能看到在地上有三个像圆井盖一样的装置。

  东城镇党委副书记盖静波介绍“厕所革命”,过去,如厕难是影响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整治的顽疾。如今,光东村“厕所革命”已经全面完成,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

  盖静波说:“每家院子里都埋了一套一体化净化槽设施对粪便进行处理,定期集中清理一次,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厕所革命’带动了黑土地上的美丽乡村建设。”

  看到光东村已经完成了“厕所革命”,网络名人@司马平邦说:“工作人员介绍时,我问了很多问题,比如造价、在农村怎么建设,需要哪些设备?是否环保?经过讲解,我觉得这一套一体化净化装置已经很成熟了,给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带来很大方便。”

  “过去在农村冬季如厕很困难,要想解决这个困难就得去城里住楼房,然而住楼房老人会觉得很憋闷,不习惯,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而光东村的‘厕所革命’恰恰解决了这个矛盾。”@司马平邦说:“‘厕所革命’确实是替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且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离开故乡,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

  @司马平邦说:“中国现在有很多人还生活在农村,我希望‘厕所革命’能在全国得到推广。”

  “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

  正如歌曲所描绘的,长期以来,延边肥沃的土壤培育出高品质的大米,“延边大米”也享有天下一品“御贡米”的美誉。

图片9.png

  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君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者,他时刻铭记习总书记嘱托,围绕“粮食品牌”做文章,打出了“吗西达”(朝语“好吃”的音译)有机大米品牌。

  金君信心满满地说,“听了习总书记的话,信心更足了,一定要将稻米品牌做大做强,和村民们一起致富。”

  金君依照习总书记的嘱咐已经注册了公司和商标,目前东城镇光东有机大米专业合作社的水田耕种面积是2550亩,下一步,他打算让周边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水田面积,争取3年内达到上万亩。

图片10.png

  听到金君介绍情况,有的网络名人十分关心地询问大米的售价、销量如何?

  金君说,目前,光东村已有三分之一的水田加入了淳哲有机大米农场,全部光东村和部分碧岩村的大米由该农场统一对外销售,年销售大米1000余吨,销售额800余万元。

  金君并未因目前的成绩而满足,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脚步坚定地向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走去:那就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图片11.png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刘晓宇/文 罗浩/摄影 李昊洋/摄像

  • 上一篇:网络名人:为民族自主品牌感到自豪和骄傲
  • 下一篇:@司马平邦感慨吉林省万余个“新时代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