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16年WHO数据统计,全球新增患病210万人次,全球新增死亡110万人次,至今无有效的预防及治愈方法。刚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艾滋病病毒与宿主天然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新机制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于晓方12日向吉网、吉刻APP记者介绍,“目前,已有不少制药公司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在研制开发新药。”
据了解,2010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病毒学家于晓方并组建科研团队,依托该院不断完善的科研平台,这个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HIV病毒非结构蛋白与宿主天然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新机制’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功发现了E3泛素连接酶,成为HIV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疫苗研发方面,我们以本成果发现的CRF08_BC毒株设计的DNA和MVA疫苗,是我国第一个进入I期和II期临床的艾滋病疫苗,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范例;在药物研制方面,对设计治疗性中和抗体及抗艾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晓方介绍说。
于晓方告诉记者,HIV病毒的灵活性极强,善于利用宿主体内的资源。病毒非结构蛋白与宿主细胞内源蛋白结合,形成E3泛素连接酶,以此克服宿主体内的防御因子,进而摧毁先天免疫系统。
通俗地讲,宿主防御因子就是宿主体内的防御战士,负责抵抗病毒侵害,但HIV病毒很聪明,它将宿主体内的“刀枪棍棒”为己所用,“以彼之矛,攻彼之盾”。E3泛素连接酶发现后,另一个难题又摆在团队成员面前,就是E3泛素连接酶的内部构成。对着这个方向,团队成员再次启程,终于成功发现和鉴定了细胞转录调控因子CBF-β在HIV-1病毒形成E3泛素连接酶的调控作用,由此彻底解开了E3泛素连接酶的“神秘面纱”。
于晓方总结说,这一系列的发现对HIV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和意义,其揭示了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有效机制,为创新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当前,HIV病毒潜伏的机制和疫苗的研发仍是两大难题。”于晓方表示,接下来他们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争取在新的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该团队已获得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教育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25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
吉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