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其新书《匠人》中如是说。“匠人”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把坚守的理念融入产品中,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在白城,就有这样一位专注创新二十五载的“匠人”,现已获得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他就是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向超。
工作就得拼 近日,记者在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见到了王向超,与团队研究完图纸,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公司刚接个国外的订单,设备也才进场,这两个月都要在厂子里了。”王向超笑着对记者说。 1993年,王向超毕业于吉林农大农工系,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工艺制造与新产品研发工作。在工作中王向超是个“拼命三郎”,他的拼近似“疯狂”,2005年初,在没有一张图纸、可借鉴经验为零的情况下,王向超竟敢先签下合同,锁定市场,再研发产品。 那是2005年3月,公司销售人员给王向超打来紧急电话,“王工,厂家要订购铝纵包生产线,咱们能不能接啊?”此时王向超还从未制造过铝纵包生产线,手里没有一点资料。 撂下电话,王向超马上赶往青岛一家企业,那家企业有一条进口铝纵包生产线,千方百计托了关系才被允许进入车间的王向超,只有半个小时的“考察”时间。 “当时只能一走一过,眼睛瞄着生产线,大脑同时高速运转,进门时我对铝纵包生产线还一无所知,出门时心中也就有了点谱。后来又跑到沈阳一家企业蹲了两天,拍了些照片,回来就告诉销售人员可以签合同,接着就开始画总图了。”王向超回忆说,“合同约定4个月的时间交货,我当时接触电缆行业时间不长,这个合同真是硬着头皮签的。” 这条铝纵包生产线由大大小小十几个单机组成,涉及到扎纹机、牵引机、收线机、放线机、放带机、成型系统等,王向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赶出各单机总图,并设计出了总体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王向超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对生产线的扎纹机进行了创新设计。过去的扎纹机技术结构复杂,有两套扎刀,操作起来很不方便,王向超大胆创新设计出一套扎刀,不但更实用,而且节约成本3万至4万元。同时,王向超通过一系列创新,使整条铝纵包生产线的造价下降了10万元。4个月后,企业按时交货,客户非常满意。
创新才能赢 说到电缆,人们不会陌生。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由于我国过去中高压超高压电缆生产设备完全依赖进口,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曾长期被国外垄断、遏制和把持着。在2006年以前,国内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制造132KV大悬链高压电缆生产线,这种高压电缆生产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一套设备进口价格2000多万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售后维修起来还非常不便,有时换个轴就得耽误生产一个月。 2006年5月,一份沉甸甸的销售合同摆在王向超面前。“其实早就有研发132KV大悬链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的想法,当企业承揽的这个项目合同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时,兴奋得开始失眠了。”王向超对记者说,“当时梦里都在琢磨设计难点,人虽然躺在床上休息了,可是大脑停不下来。” 132KV大悬链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要求有与之配套的挤出机,可是国内根本没有,德国有相应的设备,但价格昂贵,王向超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和他的技术创新团队成功研制出国产化的挤出机。 四个月后,第一台国产132KV大悬链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研发成功,它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这个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创新点多达13个。其中旋转牵引机,EHT防偏芯系统、132KV三层共挤快换机头,80、100、175挤出机,悬链控制器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2010年开始,王向超干了当时同行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一件大事——向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冲锋。 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属于高端设备,从国外进口仅主机售价就高达3000多万元。居高不下的价格大幅度增加了国内超高压电缆的成本。外国企业大笔大笔赚中国企业的钱,但中国企业却毫无办法。 为了研发的成功,王向超有时是在以命相搏。一天,正专心画图的王向超感到心脏一阵绞痛,疼得他不敢喘气。医生检查后让他必须住院,王向超拒绝了。“画图纸的思路是一气呵成的,不能中断,所以身体状况真的是顾不得了。再说我舍不得这个项目,后来一次达产成功,用户非常满意。”王向超语调平缓,仿佛只是做成了一件平常事。 经过一年的研发,这个个头不高、体态偏瘦、表情严肃的中国工程师和他的技术团队硬生生地将“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开发成功,成为继德国、瑞士之后第三个能生产这种电缆的国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设备。该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金支持;获吉林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奉献铸匠心 在众人眼中,王向超似乎是创新方面的天才,成功率惊人!王向超负责研发的项目成功率高达99%。他和团队创造了令同行瞠目结舌的“白城福佳速度和成功率”。 作为一名优秀工程师,这些年来,王向超喜获多项荣誉:2008年,被授予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2008年入选全国工业企业劳动模范550名名单;2011年当选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委员,同年入选吉林省科技评估专家库;2013年11月,被白城市总工会、白城市科学技术局、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首届白城市十大能工巧匠”称号;2014年被聘为白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2015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第四批高级专家称号”;2016年,被吉林省中小企业工会评为全省“创新能手”;2017年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荣获“吉林好人标兵”称号…… 王向超把研发项目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提到它们时,他一贯严肃的表情明显多了一丝柔和与骄傲。在他的心中,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项使命。 高工司淑华回忆,“我们去沈阳一个厂家调试设备时,住在新建的厂房里,没有取暖设施,大家都冻得受不了,不得不喝酒御寒,可是王工一直坐在角落里画图纸。说实话,他的这种敬业精神让大家感动,我们就是想偷懒都不好意思!” 王向超学的汽车修理专业,关于电缆工艺、电缆设备的知识完全是自学。在电工行业中,一套生产线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电缆工艺等多个方面他都必须涉猎。《交联工艺学》《电缆工艺原理》《挤橡工艺学》《挤塑工艺学》《塑料挤出理论》《电线电缆机械设备》《塑料机械设计》《橡塑绝缘电缆生产》《交联电缆论文集》等等书籍他翻阅过无数遍。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王向超的颈椎病、腰椎病时时折磨着他。坐着画图两个小时后就得站起来接着画,否则腰疼得实在受不了。他说前几天难受得厉害,整个人迷迷糊糊的,腰都弯不下去。 王向超挣的是固定年薪,每个创新项目成功的研发并不能给他带来额外收益,但他始终像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在创新路上继续前行……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