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三的下午,扬州古运河畔,总有这样一群人的身影引人注目。他们三两结对,照看着爱心庇护所的孩子。漫步、嬉戏,这一切都在何老师的安排引导下井井有条。
这位庇护所孩子们口中的何老师,原名叫何宜玮,是扬州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八年前,他只身开始做儿童公益事业,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每年都有他的学生被感召,加入了何宜玮的公益队伍。
感爱社会,立志用点滴回馈爱心
何宜玮家在连云港,几年前,他携妹妹来到扬州工作。本以为生活就将稳定下来,却不料工作之初,年幼的妹妹被查出重病。妹妹住院期间,何宜玮一边要时刻关注妹妹,另一边还要奔波刚刚上手的工作,让他手足无措。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候,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妹妹的病友们在了解情况后,自发地筹集捐款,还帮助照看他妹妹。病友们的爱心与帮助让何宜玮感触很深,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关怀和恩情,从那以后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尽自己的力量也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或许是命中注定,何宜玮偶然路过的一家商店,电视里正报道一位扬州的女孩放弃空姐的工作,投身月入只有800元的公益事业,这深深地震撼并启发了渴望回报社会的何宜玮。不久,他便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在扬州市的爱心庇护所,他将自己八年的青春光阴,奉献给了这里的一群自闭症和智力残缺儿童。
以身作则,感召引学子传递关怀
在日常的工作中,何宜玮总是不忘向学生宣传他所从事的公益项目。有些学生在听说后主动联系何老师,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加入。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样一个组织,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来的小孩,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各个校区,各个专业都有,有的一做就是四年。其实现在的青年并不像社会认为的那样越来越冷漠,只要加以引导,他们的心中滚烫的善意就能给他人带去温暖。”何宜玮说。
有些来自扬大扬子津校区的学生,为了一次活动要坐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爱心庇护所,周周都是这样。他们为孩子们表演节目,和他们玩游戏,陪他们在外面散步,暮色沉沉时才急匆匆地又赶回校。当何宜玮问他们累不累的时候,这群学生总是回答道:“不累,我们累点,只要能让孩子们开心,就十分值得。何况,何老师比我们更辛苦。”
历久弥新,八年接力焕发勃勃生机
“往来的学生一届又一届,我们却从来没有缺席过爱心庇护所孩子们的星期三,整整八年,想来令人感慨。”
面对那些残障却精神纯粹的孩子,一旦投入进去,何宜玮和他的学生们便无法离开。有些人会选择固定陪伴某一个孩子,在慢慢熟悉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也愈加深厚。“我们都在帮助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从一开始单纯的同情,我们渐渐认识到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同情不等同于爱,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纸片人’,我们都在努力去发现他们的诉求、渴望,不让单纯的同情心成为做公益的动力。”何宜玮如今对从事的这份公益事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交汇点记者 张晨 通讯员 韩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