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新华调查】六千缺爱孩子 期盼社会“补爱”

时间:2017-06-01

“补爱行动”让孩子们露出灿烂的笑容。 王珂琪摄

  “杨大大,你能像妈妈那样抱抱我吗?”

听到园园的乞求,结对义工杨晔的心被猛扎了一下。父亲病逝、母亲出走,与奶奶相依为命,11岁的园园对爱无比渴望。

5月28日,包括园园在内,盐城市大丰区10名孩子,在爷爷、奶奶陪伴下,参加“补爱行动”。这群孩子有着共同的身世: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离家,不再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责任。不是孤儿的他们,成了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孩子。在全省,这样的孩子有6400名。这群缺爱的孩子,期待社会更多“补爱”。

“补爱”行动,播撒爱的种子

5月28日清晨6点,园园起床做饭,洗衣,帮奶奶打理晒场上的油菜籽。端午小长假,这个瘦弱的小姑娘在家务和农活中度过。7点半,换上干净衣服,她等着义工接自己参加“补爱行动”。

“今天,叔叔阿姨可以像妈妈那样抱我!”期待时分,园园有些失望:“奶奶刚摔伤腿,不能和我一起去。”奶奶单德凤80岁,一人种十多亩地,为的是还清儿子生前看病欠下的十多万元债。

“2014年,我们关注并介入园园的成长。原先她性格内向,如今开朗多了,但总是求抱,严重缺乏安全感。”组织“补爱行动”的大丰义工联合会会长周旭才说。

几年前,郑雪芹的儿子患病自杀,儿媳再婚后失去联系。在荷兰花海,50岁的郑雪芹看着7岁的孙子跑前跑后,老人泪水盈眶:“这两年,义工带他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教他骑自行车,陪他过生日……他们送礼物,都说是孩子妈妈寄的。孩子说:妈妈还想着他。”

“不能让幼小的心灵种下仇恨的种子。我们的陪伴,就是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周旭才感慨:“仇恨父母,最后受伤的仍是孩子。”

大丰义工联长期结对帮扶的15名“事实无人抚养孩子”,来自13个家庭,每个孩子固定交给四五名义工。孩子们很敏感,一旦换人就感觉自己又被抛弃。

“把爱撒到他们心里,他们就会传递爱。”7年前,大丰义工联合会副会长朱启荣和妻子结对帮扶女孩婷婷,就像对待亲生女儿那样,每周把她带回家,辅导功课。

2015年高考,婷婷拿下大丰文科状元的桂冠,踏入厦门大学。如今的她,同样干起义工。朱启荣特有成就感:“孩子心里有爱,懂得感恩,是对我们最大的回馈。”

  状告儿媳,官司背后无奈多

坐在记者对面,14岁的玉云显得局促不安。女孩皮肤有些黑,别人说是遗传她母亲的基因。母亲,在她6岁时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记得妈妈的样子?想她吗?”

女孩将眼神躲开,垂下头,又摇摇头,不说话。无论她内心的母亲怎样,再过3个月,一张法院判决书可能就下来,宣告她远在云南的母亲已失踪。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爷爷罗文亚一脸无奈。老伴过世,儿子患重病,儿媳离家出走。老罗举债十多万元,虽将儿子治愈,但情感受挫的儿子最终还是自杀了。65岁的老罗上要赡养80多岁的父母,下要养育孙女,还要还债。当地政府送来独生子女死亡补助、儿童补助,每月加起来1200元。每年,学校补助玉云1000元。

生活的重压让老罗决定起诉儿媳。2015年9月,老罗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如果到今年9月儿媳仍不现身,法院会出具失踪证明,孩子就可办理孤儿证,领取每月900多元的孤儿补助。”

“我们结对的15个孩子,他们的家庭都享受低保,现在已有3个领到孤儿补助。”周旭才说,状告失职的儿媳或女婿,罗文亚是大丰第一人,这一步迈得很难。有的儿媳已重新组合家庭。不告,难为孩子争取更大权益;告吧,很可能弄得鸡飞狗跳。

“官司打赢又怎样?许多母亲离开后,养活自己都吃力,更无力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法院也很难执行。”滨海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珍巧介绍,她所在的辖区内,“事实无人抚养孩子”就有十多个,但没有一例去法院起诉。

全省各地努力提高他们的补助标准。这项补助标准与地方财政收入挂钩。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全省散居孤儿平均每月补助1183元,“事实无人抚养孩子”按此标准80%发放。苏州是全省唯一实现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的设区市,集中供养孤儿每月补助2000元,散居孤儿每月1400元至1500元,且每年都有增长。盐城、南京、苏州、南通均建立孤儿随访制度,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定期随访,及时化解难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民间收养困难,社会关爱更重要

“‘补爱’有收获,但孩子终究是与祖辈生活。每次‘补爱’,孩子们表现很好,开放、谦让、礼貌,但回家后又很容易回到自闭、孤僻的原形。”周旭才坦言,“家庭对孩子影响很大,而我们影响老人很难。我们为老人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

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许多爱心人士提出领养孩子。但盐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成东说,这个愿望很难实现。这些孩子是家中唯一的血脉,老人哪能舍得?

老人舍不得,孩子也不愿走。对此,盐都区心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孙莉深有感触:一个常用脚踹老师办公室大门的孩子在“空椅子对话”中,把椅子当作母亲,先说“我有多恨你”,情绪宣泄完又一遍遍哭喊“妈妈,我想你”。“其实孩子不恨妈妈,而是渴望母爱。当渴望不到时,他们把爱的乞求变成怨恨。”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认为,民间收养一定要依法,我省成功收养“事实无人抚养孩子”的案例非常少。让孩子回归家庭,前提是尊重人权。要通过法律途径寻找其失踪的父母,真找不到,也必须在孩子所有近亲属都同意放弃监护权的前提下,才能办理收养手续。如果被收养人超过10岁,还应征求其本人意见,最后再经儿童福利院同意。

“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盐城市妇儿工委办专职主任胡忠秀认为,关爱孩子,除了爱心、耐心,更离不开专业性。专业社工组织能灵活运用各种政策,为孩子链接外在有利资源。

采访“补爱行动”,记者时刻感受到爱的流淌:孩子们向帮助自己的人道谢,排队给义工们端菜……几天前,被帮助的初三男孩宇桐从大丰南阳镇骑电动车赶到义工联合会,车上驮着蒜苗、豆角、鸡蛋,他用这种方式表达感恩。 本报记者 卞小燕

  “孩子,我们帮你来圆梦!”

链 接 >>>

“六一”儿童节前夕,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小乐天的家来了许多客人——鼓楼区关工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及辖区街道、社区的党员,他们送上2万元给小乐天,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特殊礼物。

小乐天出生不久就经常发烧腿疼,3岁时辗转赴北京治疗,才被诊断为患上神经母细胞瘤,因为治疗难度大,这病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医生预测,小乐天的存活期大概只有3-6个月。孩子的爸妈不甘心,母亲一直陪护照料,爸爸外出打零工,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几十万元的债务。幸运的是,目前孩子的病情逐步好转,正准备接受靶向治疗,若达到一定效果,就可以做骨髓移植。在一次走访中,区审计局党员了解到这户家庭的困难,将小乐天家列入帮扶重点,迅速从经费救助、疾病治疗、精神关爱等方面展开精准帮扶。审计局党支部先筹集了5000元,区关工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财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分别资助2000元,所在环城街道人大代表也募资5000元。

小乐天的爷爷王善永说,孙子只上了两年学前班就因病辍学。小区里有个幼儿园,每当响起上下课铃,孩子就会跑到窗前看望,嘴里时常念叨着 “我想上学!”来访人员听后感到很心酸,商议着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圆其上学梦。 本报记者 李 刚

  • 上一篇:无锡审结跨界倾倒垃圾 环境公益诉讼案
  • 下一篇:扬州一男子想赖账 借60万后谎称病逝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