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智慧气象”正在走进生活。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的“风云际会2018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年会暨气象产业大会”昨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隆重召开。
台风来了,还有多少人和车辆活动在危险区域?如何避免“出来看台风被吹到海里去”这样的新闻不再发生?现在已有气象企业和相关部门联手开发预警平台。“台风眼的功率是很大的。有的人以为台风走了,安全了,其实说不定台风的下一个半径正在路上。”数鹏通总经理刘翔介绍,他们开发的“十合一”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应急协同管理平台,就是在台风、雷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及时预警危险的区域。并在相应的区域里,利用城市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和数据化分析,了解还有多少人和车辆(包括公交车、小轿车、卡车等)在出没,以便提供给管理部门,及时做好疏散工作。
刘翔说,除了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洗车指数,连梧桐毛毛、蚊子出没都有了预报。“比如南京人痛恨的梧桐飘絮,我们就开发了预报产品。梧桐飘絮何时飞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最高气温在20℃以上时开始飘絮,气温达到25℃以上的时候更为严重。此外,风速在3-4m/s、空气湿度足够小、光照充足的时候,飘絮最盛。基于气象预测,飘絮预报也就精准出炉了。”此外,他们还和江苏气象共同研发了“蚊虫出没预报”。
全国大大小小的风厂和光伏厂,每天能发多少电?如果掌握了这个准确数据,电力系统调配电力将变得更加高效。远景能源软件公司气象总监宋贵霆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孔明功率预报系统,每15分钟监测一次风力,每天可以预报96次,可以预报未来4小时的发电量。目前该系统已经在400多个风厂、光伏厂投入运用。
据了解,智慧气象目前已覆盖电力、海洋、航空、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通讯员 贾冰 于杰记者 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