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窄窄的“硬板票”、手写的“代用票”、1元/张的“站台票”……从“硬板票”到“刷身份证”进站,从彻夜排队到网上买票,也只不过是这短短40年内发生的事情。昨天,上铁集团公司南京站售票车间副主任陈连生、南京资深铁路迷卜起超和多位“老铁路人”,在南京南站为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火车票”,满满的“回忆杀”。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徐媛园 通讯员 祖韬
1997年以前
那时买票要用针孔打印、贴纸条、盖章……
两个大票据柜、一个打印日期的机器、一个算盘、一把剪刀、一个糨糊盒,1986年,陈恩蔚成为了南京站一名售票员,这就是她工作的“全部家当”。左右两个票柜被分成240个小格子,每个里面可以放100张“硬板票”。旅客来买票,她就从小格子里拿出对应的车票,先用针孔打印机印出年月日,再用胶水在车票背面粘贴写着座位号的小纸片,最后盖完章,才能将票卖出。有时买一张车票,乘客要等三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票面上绿色‘一道杠’是普速快车,‘两道杠’的是特快列车,红色两道杠是软座特快。陈连生他收藏的《旅客票价表》,泛黄的书页内详细记载着不同车型对应的不同车票样式。此外,车票上有沿线主要站点,但如果旅客需要买的到站车票上没有,那么售票员就必须手写一张“区段票”,如果火车上需要购票或者补票,列车员要手写一张“代用票”。“当时售票的窗口就一个小窗口,高约30厘米,宽有20厘米左右。售票员报票价必须准确,9.9元的不能说成10元。当乘客说出目的地的时候,售票员就要精准找到这个车次,脑子里同步生成价格、公里数等内容,以便下一步操作。如果算错了,自己就要赔钱。”陈恩蔚说。
1997年至今
从软纸票到“无纸乘车”,仿佛“转眼一瞬”
1997年,“纸板票”被“软纸票”取代,淡粉色铺底的车票上印有一维码。1996年初上海铁路局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南京站成为全国最早出售计算机软纸车票的车站。陈恩蔚迎来了她的第一台“386”电脑。“格子墙”换成了“大头机”,大家都需要学习使用电脑输入信息,还要练习使用打票机现场制票。为了提高售票速度,几乎每个售票员都有个“小本”,一有空就背诵车次编号,提高信息输入速度。售票时间比之前提高了好几倍。2007年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火车票升级为磁介质车票,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有了二维码防伪图案,计算机也更新了好多轮。2001年9月18日全国第一台实时查询、预售客票的铁路无人自助售票机在南京站投入使用,从此,南京站的售票服务率先进入自助时代。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增加了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2011年,铁路开始实行网络售票,“以前车票都是零点起售,春运的时候有的乘客提前一天拿着铺盖就来排队。”人人翘首以盼,但由于车次少,热门车次只有排在前三个的才有机会买到。“曾经南京站是全南京零钞使用最多的单位,”南京站客运车间主任刘继武说,八九十年代,南京站一个窗口有时高峰期收到的现金每天高达三十万元,但现在南京站售票窗口收到的现金却只有三四万元,80%的旅客来自微信、支付宝或刷卡付款。
以前南京到上海 要开6个小时
车票上反映出的信息很多。记者看到,1982年南京到镇江,普快列车票是0.4元,空调硬座是1.2元;到了1996年,车票变成了“蓝票”,票价是13元;而现在,高铁二等座是34.5元,20分钟就能到。同时,记者还发现,同样是南京到北京的T66次,1997年是150元/张,现在是149.5元,几十年过去,票价还减了0.5元。另外,车票还显示,沪宁动车开通前,耗时最长的一班列车,由南京站引出至上海南站需近6个小时,车次每天只有23班。尽管如此,“高峰期售票员的嗓子都喊哑了,怕旅客着急,大家都不敢喝水,所以老的售票员多少都有些职业病。”刘继武说,现在“真的好多了”。
而变化还不仅在此。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后5年,南京有关铁路直接投资将逾450亿元,间接投资1000多亿元,将奠定南京铁路今后至少50年内在全国路网格局中的重要枢纽地位。到2020年全国新一轮铁路布局完成后,南京铁路枢纽内引入的线路将由目前的4条增至10条,最终形成南京站和南京南站两个主要客站,沪宁高铁、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城际高铁、宁安城际高铁,宁启城际高铁,宁合城际高铁,沿江高速铁路,宁通高铁等在这里汇集,通向扬州、上海、杭州、芜湖、合肥、北京六大方向。这也让南京铁路枢纽在全国整个铁路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鲜有城市能与之媲美,南京将成为“华东新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