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靖江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理念,发挥公安机关社会治理主力军作用,创建“筑点织网串线扩面”群众工作法,着力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群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一、精准“筑点”,打造群治共享“桥头堡”。一是精细布点。以警务室为依托,按照“掌控一个点、详知面上事”原则,对各村(社区)开展调查走访,按照“一区(村)一点”模式,在各村(社区)创新构建警务网格站(点),确保对社会面全覆盖、全掌控。二是培优做点。对新建小区,引入“市场警务”理念,动员投资方加大技防、物防、人防投资力度,建成“平安智慧小区”3个。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单位内部安全防范标准》和《反恐怖法》相关要求,联合综治部门,督促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并发挥警务室效能,提升单位安全防控水平。三是分类建点。按照“一室三队”(即,建立一个警务室,成立消防工作队、专业巡防队和信息采集队)模式设立警务网格站;在各村(社区),按照至少“确立一个阵地、落实一名人员”的最低标准设立警务网格站,目前已建成警务网格站(点)11个。
二、精密“织网”,编织群治共享新体系。一是编织层级管控网。制定完善《社区警务工作办法》,明晰派出所工作职责、优化派出所勤务模式、细化警务室网格方格。在辖区搭建“派出所+中心警务室+各村(社区)警务网格站”为构架的“三级”社会治安管控模式,由派出所统筹指导,中心警务室具体负责,各村(社区)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协调配合,警务网格站负责具体落地见效。二是编织联勤联控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平安守护者联盟”等群防载体基础上,因地制宜,进一步拓展群防群治新模式,在辖区范围内探索建立靖江首支“护农队”,培植夜巡队员80余名,建立夜巡工作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制订巡逻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巡逻防范。三是编织立体防控网。根据“雪亮工程”要求,将54路社会面监控线路全部接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监控探头总数达到387个,辖区政府、村(社区)、重点复杂区域均辅以监控探头,360度无死角覆盖。同时建立“1+1+N”监控平台网络,即1个派出所主监控中心,1个综治指挥室,N个社会面监控探头,进一步提升整体监控效能,有效预防和压制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三、精细“串线”,创建群治共享新模式。一是建立常态联系沟通机制。按照层级管控网架构,建立了层级工作微信群,组建了11个警务网格站工作联系群,适时在群内发布“警情播报”和“预警信息”,收集整理警务站反馈的信息,通过电话沟通联系,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二是建立定期走访督导机制。结合“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警务室民警坚持每周深入警务网格站巡查一次,了解辖区社会治安情况和各类重点人员现实表现,通报相关警情15次,指导开展安全防范38场次,及时“刷新”警务网格站公开栏相关信息。对矛盾突出、案事件频发的站点,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和案事件处置工作,指导警务网格站加强安全防范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三是建立工作成效评价机制。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实际,制定警务网格站工作职责和考核细则,组织开展“红旗警务网格站”评选活动,在半年和年终分别对优秀警务网格站和优秀社会辅助人员进行集中表彰奖励,目前已奖励13人次。
四、精心“扩面”,构筑群治共享新常态。一是覆盖式宣传。以“警务夜市”进社区的方式,在小区广场、各村(社区)文化大舞台等人流密集区域“摆摊设点”,向过往群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防盗、防火等安全知识,提高群众防范能力,实现区域全覆盖。目前,已开展宣传活动5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为辖区居民电瓶车张贴反光贴2万余份。二是告知式宣传。利用移动E管家短信平台,定期向辖区居民发送防范短信,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加大频率推送,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基础防范措施,避免损失。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以“安全我做主”为主题,印制《告群众的一封信》、《告家长的一封信》3000余份,在入户走访、进校进企时进行发放宣传,特别是对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流动人口等群体进行重点宣传,进一步扩大知晓面。三是提醒式宣传。利用网络的快速辐射效应,通过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微方式”,推送各类警情预警信息180余条。同时别出心裁,将安全小常识印刷在警民联系卡、夏季免费赠送的宣传小扇子上,时刻提醒群众,大力营造全民防范宣传氛围,累计发放警民联系卡、宣传小扇子33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