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陆晓华 钱怡
苏州“三农”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中央、省委为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划定的“时间表”“路线图”。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晒出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万元,同比增长8.2%,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乡村面貌和农村民生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对照目标任务,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更需久久为功。
承担12项国家级农村改革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城乡融合
苏州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近年来,苏州农村改革力度持续加码,相继承担的12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均落实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效,承担农村改革国家试验任务数列全国所有城市第一位。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苏州市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国际农业合作载体平台,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准入管理服务,鼓励外资参与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等建设。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推出首批“红色心桥”助力项目,通过项目化推动、平台化整合、移动化对接、多元化宣介,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同时,苏州市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向农业农村部数据汇交。自常熟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首笔抵押贷款放款以来,至今年9月底全市银行累计投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21笔、共计5.3亿元。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今年的重点是做好镇村两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全市共有66个镇、1175个村完成了集体资产审计报告,74个镇、1235个村完成了资产测绘,已有81个镇881个村录入清产核资数据。全市统一的“全业务、一网通”“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基本建成并上线试运行,与全市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农村集体产权“线上交易”2.89万笔、交易金额达42.67亿元。
乡村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2018年全市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预算130.4亿元,同比增长28%。依托城乡发展一体化母基金,开发成立了14个子基金,为镇级富民载体、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累计提供融资超过70亿元。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增品”,累计推出农业保险险种39个,投保农户505万户次,承担农业生产风险保障306亿元。为缓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设立5000万元农业贷款担保基金,累计担保353户、10.4亿元。
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前三季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28.3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翻开苏州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度表,今年1至9月,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28.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6.9%;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8.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6.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苏州市突出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苏州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持续开展“三优三保”专项行动,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有60个乡镇开展专项规划编制,有20个乡镇的专项规划获批实施,累计验收“三优三保”拆旧复垦土地约9000亩。苏州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开展“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农业园区4.55万亩、高标准农田5.89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1.94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省级科技园区4家。按照目标,苏州市力争到2022年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重超过75%,现代农业园区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
太仓改善环境让村民安居乐业 图片来源:太仓市文明办
同时,苏州市扶持壮大农村合作经济。支持引导集体经济抱团异地发展,全市累计组建联合发展载体90家,联合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740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合作社(家庭农场)达标奖励和项目扶持政策,共有1082家合作社、346家家庭农场进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吴中区入选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试点。
此外,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建设。苏州市现有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黄墅等两批共8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省级试点,首批20个市级试点(含8个省级试点)已完成建设项目62个,累计完成投资3.92亿元,第二批22个试点村庄近期发放预拨奖补资金共计3600万元。苏州金融小镇、常熟云裳小镇成功入围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苏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苏州十大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选,支持10家单位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
乡村振兴各方面齐头并进,1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二十字方针”,还是“五大振兴”“七条道路”,都需要切实做好每一篇小文章,才能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苏州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苏州市实施太湖一级保护区小散户粪污综合利用改造方案,487家小散户已全部完成粪污综合利用改造。今年1至9月,完成耕地轮作休耕面积19万亩,绿化造林面积7530亩,森林抚育面积2万亩。开展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共有18个康居特色村和57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启动建设,至今年三季度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制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
突出文化复兴,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苏州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全市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14个,占全省的50%。实施非遗人才培养计划,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累计扶持60多位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乡土人才。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在农村广泛开展“百村千岗万人——乡风文明志愿岗”活动。
突出“三治结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苏州市全面推进农村党组织基层阵地标准化建设,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目前全市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行动支部”共有1170个。积极推广张家港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全国试点经验,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网格化联动机制标准化建设,至今年9月底建成镇(街道)联动分中心78个,建成率达75%,建成村(社区)联动工作站1856个,建成率达82.3%。
突出精准帮扶,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苏州市加速孵化农民创业项目,打造创业型镇、村,今年1至9月扶持农村劳动力成功创业1903人。广泛开展就业培训,截至9月底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357人,培育和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分别为2697名、917名。开展新一轮100个市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落实公共服务开支补贴资金3000万元,支持帮扶转化项目资金7000万元。今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875元/月调整到945元/月,居全省首位。苏州市从今年开始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开展常态性帮扶,不断拓展医疗实时救助覆盖面,对低收入等困难人群多方面救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