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只能躺在病床上,一出院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满脸愁容的张奶奶躺在病床上,无奈地诉说着。张奶奶为何如此担忧?因为一出院,她面临的便是无家可归。
今年8月,南通市通州区法院执行局里受理了一桩赡养纠纷案件。看似十分普通的一件赡养纠纷案,执行起来竟困难重重。
第一次约谈,承办法官知晓老人住院后,立即到医院先行慰问,了解情况。原来,张奶奶育有一儿一女,因为自己身患多种疾病经常住院而不愿尽赡养义务,伤心又无奈的张奶奶把子女告上了法庭。判决后,子女们依然不愿履行义务,张奶奶遂申请执行。
其实,早在此案之前,通州法院因张奶奶住院费用问题先予执行过女儿,而张家姐弟之间也有非常深的矛盾,一案牵扯一案,原先的积怨更是加深到如今的赡养纠纷上来,最终在讨论老人出不出院这个问题上打了结。
一边是儿子坚持说老人不满足出院条件,不能出院,另一边是女儿告诉大家老人其实早已可以出院,只是弟弟不同意而已。看着老人只要不出院,费用便永远无法算结的难题,承办人立即前往医院调查,在明确得到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可以出院的情况下,要求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为母亲办理出院。接下来四次约谈,姐弟双方互相“踢皮球”,每一次都没能统一意见,老人一直未能出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的一天,张奶奶的儿子主动前来执行局,要求在谈话笔录上签字。本以为案件能有进展,被执行人却企图伪造同意的假象,撕毁原先的谈话笔录。面对他的小伎俩,执行局在场的干警们果断制止。
案件陷入僵局,承办法官反复梳理案情,决定先以出院后老人如何安置赡养为突破口,解决善后问题再层层递推地解决姐弟二人阻止出院的疙瘩。
紧接着,执行局又先后三次组织张家姐弟进行谈话,并邀请了案件审理的法官一同参加。经过多轮商谈,最终,在舅舅等亲属的见证下,达成和解协议:住院期间所有费用由姐弟平均分担,并且每个人轮流照料母亲一个月。在和解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张奶奶以后在女儿家居住,执行局还帮助其协调解决了车库的置换问题。
随后承办法官再次去医院帮助张家姐弟为其母亲办理出院手续,并把张奶奶从医院接到女儿家,老人家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归宿。10月16日,承办法官再次上门看望张奶奶,了解其近况,张奶奶表示现在过得很好,紧握着承办人的手激动地连声说感谢。
整个案件从立案到圆满结案,历时60多天,虽然经历波折、过程艰辛,但法院干警却始终没有放弃,在“冰冷”的强制执行之外更多了一份“温情”,最终换来姐弟二人的和解和老人的老有所养。对于法院来说,当事人一句朴素的“谢谢”就是对执行工作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