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盐城:绘就美丽宜居乡村新图景

时间:2018-11-05

△阜宁县板湖孔荡大爱村居民集中安置点,将乡村旅游融入安置点建设,打造蕴含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的特色民居,每户都是精装修住宅,设施配备齐全,拥有独家小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孙海鹏 摄

从阴暗潮湿的茅屋、坑坑洼洼的泥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到新颖别致的小楼、四通八达的公路、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家园。改革开放40年来,盐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盐阜大地徐徐铺展。

安居,农民方能乐业。盐城地处苏北沿海,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大、人口多。改革开放之初,农民一穷二白,“填饱肚子”成为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盐城市农村村庄布局绝大部分形成于这个时候,农村住房较为“流行”的是不用花钱、就地取材的茅草房和“人字头瓦屋面,猪圈厕所盖在前”的砖瓦房,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普遍不高,人均住房面积不足9平方米。

“我们一家三口以前住的‘人字头’,建于三十多年前,早就墙壁开裂、屋顶漏雨、四处进风。”10月16日上午,阜宁县沟墩镇条岗村村民王红霞在临城新村康居示范点的新家里,谈及自家的老房子露出了苦不堪言的神情。“你看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结实又敞亮,楼上楼下两层共120平方米,有6个房间,上下都有卫生间,屋前有树有花,屋后有河有田,用老房子宅基地置换才花5万元。”她忙着介绍新房子的好,“这样的日子我们做梦都要笑醒了。”

如今穿行在盐城市农村,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的新中式民居随处可见。“我孤身一人、疾病缠身,是党和政府给了我新的生活。”阜宁县三灶镇后三灶村村民李怀仁早年父母双亡、生病无劳动能力,县镇村一起帮助每个五保户修建了近40平方米的新集中安置房,让李怀仁这样的困难群众一个都不少地安居。

回首来时路,40年里,农村基础设施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盐城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得到大幅提升:当年的茅草房已基本只能在照片上才能见到,“人字头”也正在被一个个漂亮的集中居住区所代替,越来越多的农民住上了有楼上楼下的新居,享受着比城里人还要惬意的美好生活。

建得广厦千万间。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对居住条件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不懈推进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不断提升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实现“安居、康居、乐居”。根据安排,盐城市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计划2020年完成“四类人群”危旧房改造,2022年基本到位,2030年全面改善。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路难走”是很多人之前脑海里对农村的第一印象。土路又窄又不平,行走在路上,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一脚踩下去看不到鞋是常事。

“以前一下雨,家门口的烂泥路根本踩不下脚,要好几天家里人出不去、外面人进不来。”在阜宁县三灶镇后三灶村同兴花苑康居点自建的两层小楼里,今年78岁的村民顾汝彩说,他家以前住在小河边,只有一条狭窄的小土路连通外面。

2001年以前,盐城市农村公路尤其是乡通村公路,大部分还是原始的泥巴路和低等级的砂石路路面,有的偏远村庄甚至只有羊肠小道,农民出行难,生活生产和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告别泥巴路,走上水泥路”“出门有路,抬脚上车”是农民朋友的梦想。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修通农村公路作为给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把农村路网与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干线路网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克难攻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现在柏油路一直通到家门口,去镇里县里开个电瓶车就能到。”顾汝彩说。

当前,盐城市农村公路建设正不断加码,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标准要求,加快实施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盐城市将新改建农村公路569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3550座,总投资89.1亿元,实现“两个提升”“四个百分百”总体目标。2016年至2017年全市建成农村公路4571公里、桥梁2746座。到2020年底,将实现所有行政村、交通节点、经济节点、旅游节点、教育节点等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

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驱车行驶在盐阜农村,一条条公路像玉带飘舞在盐阜大地,一条条柏油路和水泥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水利,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民生大事。

怕水时水多,需水时水少。盐城地处淮河入海尾闾、里下河腹部水网地区,素有“洪水走廊”和“锅底洼”之称,易受洪、涝、旱、渍、台潮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盐阜儿女“除水害、兴水利”,用心血和汗水,东御潮卤,西驯洪水,开河建闸,发展水利。

1993年9月开工、2002年建成通水的通榆河中段工程,是新中国建立后盐城水利史上跨时最长的重点工程,对苏北供水、灌溉、排涝、航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苏北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水源和保障。

1999年1月开工、2003年6月26日全线建成通水的淮河入海水道结束了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有力保障了盐城市防洪安全。

……

一道道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股股碧水进村入户……40年来,盐城市通过持续实施河道开挖、海堤达标、四港整治、沿海港闸下移、农村河道疏浚、圩区治理、灌区改造等一批高标准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降渍等较为完整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水安全保证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利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1983年至2005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22亿元,其中‘十五’期间完成投资36.5亿元,是‘七五’‘八五’‘九五’投资总和的1.06倍。‘十一五’期间完成水利投资82亿元,是‘十五’的近3倍。‘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利投资214.62亿元,是‘十一五’水利投资的2.6倍。”盐城市水利局负责同志介绍。

先后战胜了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洪涝和1978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4年特大干旱,以及多个台风袭击……40年来,盐城市依托大规模水利建设形成的防洪抗旱减灾基础设施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今年6月30日,备受盐城市民关注和企盼的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主线正式通水;8月31日,建湖支线正式通水;9月28日,大丰支线正式通水。农民在家里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就会哗哗流出,溅起一朵朵银白色的水花。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滋润着盐阜人民的心田。

  • 上一篇:【新时代 新篇章 新作为】江苏南通:"融合党建带"构建"五方一体"组织力量,推动本地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加速跑"
  • 下一篇:借机进博会,苏州以扩大进口助力高质量发展 书写开放型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