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展览“画中人”带着徒弟现场讲述车站服务故事 时代在变,服务旅客初心不变

时间:2018-11-15

施凤英讲述“158”雷锋服务站几代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严常坤摄

“这张照片是2003年拍的,当时我和一位同事帮助一位坐轮椅的大爷过平交道,因为路面有处台阶,要用力压轮椅,让它翘起来才能过。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一眨眼我都退休好几年了。”施凤英指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上一张自己的照片说。11月13日,作为老师傅的她,带领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第四代队员们一起观看图片展,回顾了他们队伍几十年来的历程。

施凤英和徒弟们看着展板上团队的5张照片,有说有笑,仿佛又回到和大家一起在车站服务旅客的快乐时光——

1968年9月,南京站刚建成,施凤英也刚参加工作,车站成立了“学雷锋班组”。施凤英的师傅,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第一代队员的带头人李慧娟,每天早到一小时、晚走一小时帮助旅客提行李、送站上车,拉开了帮扶困难旅客的序幕。

“你看,第一张照片虽然不是我师傅,但当时的情形差不多。”记者顺着施凤英的指向,看到了黑白照片上一个清秀的姑娘正提着水壶热情地给候车的旅客们倒热水。“当时条件差,我们10多个人每天都要到1公里外的锅炉房打水,然后再飞快地奔回来给旅客们备上,一天不知道要跑多少趟。”施凤英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同事孙燕光,成为第二代学雷锋带头人。她自制一辆平板车,和我们一起义务为困难旅客接送行李。”施凤英回忆说,这辆车上印着雷锋的头像,被旅客们称为“雷锋车”,这一拉就是30多年,“那时候,大家收入不高,她却经常帮助困难旅客购买车票和饭菜,在她的带领下,雷锋精神一点一滴地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2000年3月,在学雷锋小组的基础上,南京火车站成立了专门为老弱幼病残孕等困难旅客提供义务服务的班组,并更名为“158”雷锋服务站。“在更名的同时,我们也升级了服务。”施凤英介绍说,除了常规服务,他们还免费提供轮椅担架、针线药品、网络传真、应急充电等特色服务,“墙上第三张照片就是我们队伍里的小姑娘在给旅客免费缝制破损的衣服。”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需求,“158”雷锋服务站增设了母婴室和儿童乐园,当年的“雷锋车”升级成了电瓶车。“这几十年来,时代在变,但我们四代铁路人学习雷锋、关爱旅客、传递友善的初心却一直都没变。”“158”雷锋服务站第四代队员、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吴怡珊说。

本报记者 严常坤

  • 上一篇:南京市建邺区公开选聘高新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人员公告
  • 下一篇:南京禄口街道纪工委打好“专项行动”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