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素朴阅读”十年成长记

时间:2018-11-20

峥嵘记录

中国江苏网讯 116年历史的南京大学里,有这样一个读书会,今年整十岁了。在这里,青春拔节,思想共享,人生丰盈,影响风尚。这不仅是一个读书会,也是大学该有的模样。 ——记者手记

11月17日,南京大学“新传读书会”十周年纪念学术论坛举行。这是一场特殊的“十年之约”,新老成员与读书会创办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胡翼青共聚一堂,再一次“让读书引发思考,让讨论促进交流,让表达形成思想”。

十年,这个没有logo、没有推广的朴素读书会如何诞生和成长?记者专访读书会的创立者和参与者,一起探寻读书与思考的力量。

“一不小心,

真的就坚持了十年”

2008年5月,当时还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的胡翼青受导师黄旦教授之邀前往上海。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黄旦教授提议,“可不可以把同门的师兄弟姐妹们召集起来,组织一个读书会?”很快,“黄门读书会”开始正常运作……

这样的模式能否推广呢?当年11月上旬,南京大学“新传读书会”诞生。在南大浦口校区的教室里,胡翼青领着李耘耕、张晓星、解佳、章玉萍等新闻传播专业2006级的本科生和其他院系20多名同学开始了“新传读书会”的初体验。第一次读书会,由解佳作为主讲人,“用福柯的‘规训理论’看待女大学生减肥现象”成为读书会的第一个话题。

自此,青春拔节生长,思想永不止步。

当第一批学生进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后,南大“新传读书会”分散在了三个校区。由于三个校区分别接近新街口、马群和泰山新村,胡翼青戏称,自己每周的行程为“新马泰一周游”,再加上每个校区的读书会都在3小时左右,胡翼青每周至少有9个小时、3个晚上都在读书会中度过。这对于至今不开车的他来说,交通方式就是:搭校车、坐地铁或者走路。

读书会的模式常见而简单:挑一个下午,两位主讲人与成员们分享其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大家充分讨论。最后,由胡翼青和其他老师做一些总结。有时,胡翼青也会邀请学术界人士、大咖参与读书会,与成员们一起分享交流。十年间,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300多名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都曾走进“新传读书会”。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大学生心理的变化,“新传读书会”也遭遇挑战。有几年,参加读书会活动的学生数量总体较少,最少的时候一期读书会可能只有三四名同学参加。

这让胡翼青纠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应该崇尚“自由之读书的精神”,还是对读书会成员进行“军事化管理”?最终,胡翼青的答案总是相同的:坚持。“单单坚持本身就改变了一切,这种坚持不仅形塑了读书会的同学,也形塑了我本人,无论是人格还是学识,都是如此。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样的相互建构中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时间洗尽铅华,总能留下最本质的东西。近年来,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各学科的学生陆续加入“新传读书会”,很多已经毕业的社会人士也愿意静下心来从书籍中改变自我,成为读书会的成员。

十年间,“新传读书会”已举办700期以上,成员超过1000人。胡翼青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近500本书籍。“只要我干得动,‘新传读书会’就会一直进行下去。”胡翼青说。

一种生活方式,

更是一种育人模式

在南大“新传读书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解读专业书籍。如果是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胡翼青会鼓励他们阅读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如果是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则会鼓励他们读新闻传播类的书籍。

从某种意义来说,读书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课堂。“让学生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和较强的可塑性,这也体现了南大新传院人才培养的理念。”胡翼青说,读书不是要让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窄,而是希望他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读书会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读写议’,这是文科的三个基本功”。

关于“新传读书会”的调性,胡翼青戏言“三无”:无logo、无拍照、无摄像,简而言之,素朴的阅读,放弃外在形式,保留读书的初心和本真。2015年12月31日,南大“新传读书会”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也一如初衷地不在乎粉丝数量, “因为学术有必要的门槛,坚持阅读的一定是有学术兴趣和习惯的,留下来的一定是真粉、铁粉,而且我们的读书会没有任何盈利的动机”。

就是这样的读书会,还是凭借实力逐步溢出大学的边界,吸引很多社会人士参与。“对社会产生辐射和影响,本身也是大学对人类应该作出的贡献。我并不刻意想要去影响社会,但它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社会影响力,我觉得当初的坚守值得。”胡翼青说,“一个好的东西,坚持十年以上,一定会很有力量。”

传播阅读的种子,

收获尽可能宽广的认知

胡翼青说,最开始在创办“新传读书会”时自己曾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代人最终将会老去,谁将会成为我们的接班人?”

十年之后,胡翼青最初的想法有了答案。如今,第一届意气风发的成员们在各自领域都小有成就,即将或已经在国内的大学任教,继续着自己的学术之路。对很多成员来说,参与读书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方向。

在上海财经大学,另一个新的读书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正是“新传读书会”第一届成员、现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新闻系讲师李耘耕在带领着他的学生进行阅读。李耘耕也选择了走学术道路,并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通过读书会找到乐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逻辑性思维、传统的阅读方式始终具有无穷魅力。”当带领学生读书时,李耘耕温故而知新,有了新感悟。

胡翼青的观点也印证了李耘耕的想法。“一本好书,需要精读、反复阅读。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与人生经验,总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不然,何来杨绛所说,‘我读堂吉诃德,如何读出带泪的微笑?’读书读到最后,真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在需要。”胡翼青既不推崇工具性的阅读,也不推崇完全不计代价的阅读。读书应该是行知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应该是有兴趣和知识框架谱系的,也应该会让你越来越富足和宽容。

润物细无声。通过“新传读书会”,在阅读分享者的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滋养精神家园;又如吹散蒲公英,让能量与力量无远弗届,影响社会风尚。

科技如此发达,变化如此迅速,时间如此碎片……但南大“新传读书会”坚持读书的初心不变。

记者 沈峥嵘 叶 真

  • 上一篇: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 扬州“美丽北大门” 打造汽车产业新高地
  • 下一篇:特别法人,“特”在何处